重入曾幕,三言退敵(1 / 3)

李鴻章押運餉銀,順利到達曾國藩東流大營。

東流位於長江東岸,是水陸大碼頭,號稱江南第一商埠,尤其水運發達,有“十裏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之說。此地位於安慶上遊九十餘裏,可以就近策應安慶圍城大軍,又隔江與太湖胡林翼大營成犄角之勢,彼此互應。因為交通便捷,容易得到救援,一旦太平軍襲擾絕不會像祁門那樣被關門打狗,內外交困。而且水師就在長江巡弋,以此地為大營,顯然比祁門更合適。李鴻章到了東流大營,師徒都不再提當初的爭執,老師已經用行動證明學生的意見是正確的。

李鴻章的到來令曾國藩十分高興,當天晚上,兩人談到二更才各自安歇。現在安慶一帶的軍事形勢,湘軍已經占據相當的優勢。曾國藩與胡林翼互相配合,以攻克安慶為最終目標,戰略卻是圍城打援。為了有足夠的力量打援,隻圍安慶一地,其它如桐城、舒城等與安慶互為相依的要地卻並不圍攻,省出人馬來一心對付來救援安慶的太平軍。官軍部署了四路大軍:一路人馬是曾國荃的兩萬餘人,在安慶城東、西、南三麵挖了兩道深寬丈餘的壕溝,內壕阻止城內太平軍突圍,外壕阻止外麵的太平軍增援,圍城的湘軍就在兩道壕溝之間固守,把安慶城圍的鐵桶一般。二路人馬是胡林翼大營的三千餘人,駐紮在太湖,扼湖北通往安慶的咽喉,是安慶的西部屏障。三路人馬是多隆阿的八千馬隊及李續宜的五千陸師,主要是截斷廬州城與安慶的聯係,阻擊廬州、桐城等地向安慶增援;四路人馬是鮑超的八千人,平時駐紮東流大營附近,一有情況則是一支靈活的機動力量。還有湘軍水師一分為二,一部分由彭玉麟率領在長江上巡弋,一部分由楊載福率領二十餘艘炮船開進了安慶城東北的菱湖,截斷太平軍的水上援路,策應曾國荃的圍城部隊。

那時候曾國藩癬疾發作,徹夜難眠,心煩氣燥,連*也無心批答,此時可以完全交給李鴻章。李鴻章忙得腳後跟幾乎踢到後腦勺,但心裏卻很痛快,因為老師對他更加依重和信任,兩人有時候飯後閑談,李鴻章直接指出老師太過固執、不善變通等缺點,曾國藩也都愉快的接受。李鴻章任繁事重,一時騰不出時間去處理妙玉的事情,但不能不有所說明,所以他把專跑南昌一線的遞勇叫到身邊,塞給他五兩銀子,請他到南昌時務必辛苦一趟,專程到普賢寺後的章記米粉店送一封信。

那位專差很盡心,十幾天後拿著信原封不動的還給李鴻章,說他去普賢寺後麵轉了個遍,沒有找到章記米粉店,向人打聽,都說原來是有一家,但前一陣把店盤給人家做了小押店。至於去了何處,隻知道回老家安義縣,具體安義縣什麼地方,根本沒人得知。李鴻章想到妙玉那雙明亮期盼的眼睛,心裏就像刀紮著一樣疼,他安慰自己說,看來兩人是有情無緣。何況現在忙得手腳並用,實在沒有時間也沒有多少心思去盤算。又自我安慰說,不是我言而無信,實在人算不如天算。

這天晚上,李鴻章剛要躺下,曾國藩打發長隨來請他立即去簽押房說話。李鴻章匆匆趕到簽押房,曾國藩正在滿地亂轉:“少荃,這時候把你叫來,實在情非得已,你先看潤之的信。”

胡林翼的信是告急,太平軍英王陳玉成會同撚軍龔得樹四萬人馬急行四百餘裏,從霍山、英山進入湖北。然後穿上從霍山縣繳獲的清軍號褂纓帽,假冒清軍,襲破了黃州府。此地距湖廣總督駐地武昌僅二百餘裏,而武昌城內隻有綠營兵三千人,根本無力守城。胡林翼“五心如焚,熱如火灸,連日吐血”,大罵自己是“笨人下棋,死不顧家。”

“必須救湖北,救湖北就是救潤之。”曾國藩背著手著急的踱步,“潤之是湘軍的柱石,沒有潤之,便沒有湘軍今日之局勢。我不能坐視不救。”

“救當然要救,但要仔細想想應該如何救法。”李鴻章說,“長毛已經接近武昌,無論從哪裏赴援,都是遠水不解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