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務之急是必須坐下來和談!”桂良說,“如今洋人已經燒毀了我萬園之園,幾代先皇的積累化為烏有。如果洋人再有什麼瘋狂的舉動,王爺,你這個議和大臣,那就是千人所指的罪人!”
文祥不敢像桂良那樣說得直白,他苦口婆心的勸道:“王爺,如果答應洋人在天津提出的要求,洋人能夠約期退兵,那就是大功一件。如果繼續這樣毫無把握和章法的拖下去,和不成,打不過,洋人再得寸進尺,朝野上下會怪罪王爺辦事不力的。”
“我們可以遷都再戰!”年輕的恭親王一肚子不服氣。
“遷都再戰,說得容易,上哪裏遷?皇上讓你遷嗎?”桂良毫不客氣的反駁他的王爺女婿,“把你留在京城,十有*就是肅六的詭計,等你辦砸了差使,再找你的麻煩。現在最最關鍵的,就在一個和字。和不成,就給了肅六構陷王爺的機會。和好了,王爺就會化禍為福,朝野交口稱讚,那時肅六想撼動王爺,恐怕天下人也不答應。”
文祥說:“王爺,肅六狼子野心,將來也許會成為挾天子而令諸候的曹阿滿。王爺是愛新覺羅的子孫,要善抓時機,乘勢而為。皇上把留京議和的難題交給了王爺,同時,也是把一個難得的機會給了王爺,王爺必須好好經營。”
此時的恭親王,已經被完全說服了。
接下來恭親王的動作果斷而又迅速,先是釋放被扣押的巴夏禮等人,接著向英法聯軍總指揮額爾金提出雙方麵談。英法聯軍同意談判,但要求是必須進城談。恭親王急於謀求和局,所以答應聯軍的要求。沒想到聯軍進城後,立即登上城樓,把守城的九門提督的人全換下來,而且把城上的鐵炮也都掀翻到城下。更可氣的是,守城的大臣竟然命令守城的清兵跪接聯軍入城。
那時候恭親王還住在城外天寧寺,聽到這些消息氣得鼻子都歪了。他氣恘恘的在殿內踱步,責問文祥:“不是換約時才允他們進城嗎?不是隻允帶300人入城嗎?怎麼竟然1000多名聯軍入城,是誰竟然讓士兵跪接?!”
文祥回答說:“是守城的幾位王大臣。他們說,既然是議和,那麼就是朋友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中華是禮儀之邦,當然要有所示好。最好的禮儀,就是一跪而已!”
恭親王對文祥的回答很不滿意,說:“一跪而矣!他們不是跪君父,不是跪爹娘,是跪的敵軍!真是亙古未有的大奇聞!”
桂良勸道:“事已如此,急也無用。再說,大家也都是好意,覺得既然要與洋人和,那就和的越快越好,他們也是想幫王爺一把。再說了,這都是王大臣們的意思,即沒請旨,也沒與王爺商量,追究起來,與王爺無涉。”
恭親王火氣下去了,心裏已然默許,但嘴上卻說:“我哪是怕追究,我是覺得丟盡了大清臉麵,丟盡了祖宗的臉麵,也丟盡了我泱泱古國的臉麵!”
文祥說:“王爺,英法兩國將換之約已經不再是天津商定的條款,賠款一項兩國都已增至800萬兩,英國還要求為26名失蹤人員給付撫恤銀30萬兩,法國因為被害13人,要求撫恤銀20萬兩。”
恭親王說:“這些要求必須請旨,我們如何能夠立即答複?”
這時守城王大臣、豫親王義道派人送信來,說俄國公使伊格那提業福願為和議盡力,而且忠告,如果拒絕和約或展開抵抗,英法聯軍將炮轟京城。
熱河行宮裏,已經數天沒有見到皇帝麵的懿貴妃問身邊的小太監:“小安子,前些日子我讓你打聽的事怎樣了?”
小太監安德海微彎著腰,回話說:“秉主子,奴才已經打探清楚,肅順從民間選了一批女子,皇上極為寵幸,聽說,有4個分別取名牡丹春、蓮花春、杏花春、海棠春,還專門備了寢宮。”
懿貴妃手裏的杯子嘩啦一聲落到地上,咬牙切齒道:“好你個肅六!”
鹹豐寢宮煙波致爽殿內,羅帳輕搖,賜名蓮春的女子*籲籲,有意哄鹹豐帝高興:“皇上春秋鼎盛,虎嘯龍威,妄身都承受不住了。”
鹹豐很是驚喜,問:“是嗎?朕果然讓你承受不住?”
蓮春嬌嗔道:“可不是嘛皇上。”
鹹豐半裸上身坐起,摸一下女子的臉蛋,說:“你可真是天下一奇,朕還是第一次見到,那物件竟然生得如蓮花一般,過些日子,朕就封你蓮貴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