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九?孩子衝突,家長介入要緩行(1 / 2)

孩子之間發生爭吵?打架是經常性的事情。打架自然不是什麼好事情,但在孩子間的交往?遊戲中,衝突又是難以避免的,無論做父母的再三告誡也好,訓斥也好,效果並不明顯。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缺乏與他人相處的經驗,思維簡單,感情直露,自我抑製能力有限,一發生衝突便容易互相施以小拳腳。

在小朋友之間發生的爭執,其中多數是不用擔心的,但是這些爭執可能傷害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感情。當孩子們發生衝突時,家長常常感到為難:如果錯在別的孩子而去批評別人,會顯得自己護犢子":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總批評自己的孩子,又會委屈他。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借鑒以下幾種方法。

1.不要把自己意願強加給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在一起彼此之間發生衝突是隨時都有可能的。

打人?推人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維護自身利益的一種自然條件反射。更是他們遊戲的一部分。經常看到小朋友之間剛才打得哭哭啼啼,一轉眼就前嫌冰釋而玩在一起了。這是因為孩子有自己與朋友相處的遊戲規則,也許是成人無法理解的,成人應該尊重他們的遊戲規則,讓他們在遊戲巾用自己的方式與對方談判"和解,達成他們自己的目的。

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在衝突中明顯地吃虧"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吃了虧,會很快地調整自己的情緒,以另外一種心情繼續投入遊戲巾。這種經曆會讓他明白自己周圍的環境並非那麼單純,這也是培養他社會適應能力的一個好機會。此外,當出現其他孩子搶奪玩具時。家長不要以成人的禮貌強迫他放棄自己心愛的玩具,那樣會讓孩子迷惑不解。甚至非常傷心。讓孩子有機會保衛自己的權利,這也是對社會交往原則的一種學習。

在孩子與他人產生衝突的問題上,家長應遵循一點:給孩子們解決自己的問題的機會和空間,避免武斷地介入孩子們的衝突。有的孩子自己挑起了和哥哥姐姐或朋友之間的爭鬥,結果卻受傷了,接著又扮演成一個無辜者的形象向家長告狀,這時家長應警惕不要被這樣的孩子所蒙騙。因此,家長要運用自己的判斷力,準確地判斷何時應遠離孩子的糾紛。何時又該介入孩子的糾紛。假如孩子們在解決他們之間的衝突時確實很費勁,家長可以提供幾種選擇或提出一些建議,就可能有助於衝突的公平解決。

2.幫助孩子開動腦筋。討論解決問題

孩子可能是在沒有別的解決辦法的情況下而發生爭執的,家長對他們做些體貼入微的提醒是會有所幫助的。

卡倫?希雷達和羅德在後院的體育場上玩捉人遊戲,卡倫的父親在家裏聽見他們在吵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