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母親確實冒了險,不過當可能收益大於可能的損失時,這種風險就是合理的風險。在這個故事中,孩子雖然冒了獨自上路的危險,但卻獲得了寶貴的收益:獨自闖蕩的勇氣。
當然在冒險之前,父母必須教會孩子先做好各種考慮,要讓他們知道隻有事先考慮好了各種情況,到時才不會出問題。而對於衝動的孩子,你則可以通過對話幫助他們學會對所冒的風險做出考慮,而後再讓他們去冒險就能使他們從中受益。如果冒險十分危險,你就應該堅決反對他們去冒險。但如果危險較小,可以控製的話,你就可以根據上述的問題讓孩子在決定做某事之前,先考慮其中涉及的危險。一旦養成了事先思考的習慣,孩子自己就能去區別魯莽的冒險與合理的冒險。
[勵勇計妙解]:因為害怕危險而不敢讓孩子去冒險,無異於因噎廢食。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權衡輕重,鼓勵孩子去冒合理的風險。
2.把孩子培養成剛毅、勇敢的人
生活中,一些孩子往往表現得非常膽怯,他們害怕挫折、害怕失敗,這種個性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不利的。可是一些父母總認為孩子就是這樣,長大了就好了,不用硬性督促,也不用管。而教育學家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父母們應當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敢作敢為的勇氣,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才能成為有成就的人。
一些父母老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懦弱、太膽小,總是無法讓人放心,其實這些父母們應當先檢討一下自己,是否自己給了孩子太多庇護,讓孩子缺少獨立的勇氣。
有一對夫婦,在他們41歲那年才生下了一個兒子,夫妻倆給孩子取名叫貝貝,愛若珍寶。因為是老來得子,他們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遇到一點風險,因此什麼事都替孩子辦得妥妥當當的,從幼兒時就是如此,這個孩子就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樣,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上高中了,這個孩子還完全不能為自己做主,遇到事情隻會說:“那你說怎麼辦啊!”“我也不知道,我得問我爸爸媽媽!”後來這個孩子考到了外地的一所大學上學,他的父母很欣慰,因為他們年老了,身體又不好,大病小病不斷,現在孩子上大學他們也就放心了!可是,學校開學還不到一個月,兒子就跑了回來,頹喪地說自己不想上學了:“人家一個個都那麼出色,隻有我什麼也不行,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敢做!跟他們一比,我太軟弱沒用了!”夫妻倆麵麵相覷,他們沒想到自己的不放心換來的竟然是這樣的結果。
父母們應當鼓勵孩子做一個勇敢的人,培養自強自立的勇氣,這才是真正地為孩子著想,這才是真的愛孩子。像這個故事中的這對夫妻一樣一味地庇護孩子,使他們免受生活中的不順利,對孩子來說是沒有好處的。我們強調用“勵勇計”教育孩子,就是因為孩子最終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要靠自己的能力來獲取他想要的東西,因此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不是無微不至的保護,而是敢作敢為的勇氣。
在香港一家商場的玩具櫃台前,站著一對父女。5歲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拉住父親的衣襟,懇求父親再玩一會兒。其實,她並不是貪玩的孩子,她隻是讓櫃台裏漂亮的娃娃吸引住了,眼睛裏全是想要得到的渴望。
父親卻故意裝作看不出女兒的心思,他決定女兒不說出來她想要什麼,他就不去主動買給她。他認為,女兒想要什麼,應該有說出來的勇氣,而不應畏畏縮縮。
小女孩在櫃台前不肯離開,想說出要求,又怕父親拒絕,一臉的憂鬱。
終於忍不住了,小女孩用細若蚊蠅的聲音說:“爸爸,我……我想要一個娃娃。”
“什麼?說話別吞吞吐吐,想買什麼就大聲說出來。”
“我要洋娃娃!”小女孩大聲說。爸爸笑了,於是小女孩得到了那個洋娃娃。
從這件事中,小女孩也得到了一個經驗,在以後的日子裏,無論她對父母有什麼要求,她都會直言不諱地提出來。
這父女倆,就是香港著名財經作家梁鳳儀和她的父親梁卓先生。
梁卓早年單槍匹馬開創事業的經曆,使他養成了敢說敢做的堅毅性格。他認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不能唯唯諾諾、人雲亦雲,懦弱不言的人不但令人無法與他交流,也難以表現他自勇於探索,積極培養孩子勇敢的個性己的能力。
出於這樣的考慮,梁卓在教育女兒梁鳳儀時,首先就是培養女兒堅決、果斷的性格。
在成長過程中,每當梁鳳儀讓父親幫助出謀劃策時,梁卓就說:“你想做的事情,你自己決定。”父親的堅定態度,使梁鳳儀養成了一切都靠自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