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樣板計——父母要給孩子當好第一任老師(3 / 3)

從那以後,小磊真的變了,經常幫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磊的媽媽教育孩子就很有一套,當她意識到孩子的行為偏差後,並沒有嚴詞責怪,也沒有簡單地教訓孩子,而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這樣既簡單又有效地糾正了孩子的錯誤。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個樣子。”這完全可以用來比喻父母對孩子的身教。在這個世界上,孩子通過摹仿而學習,他們的第一個摹仿對象正是父母。孩子是父母的一麵鏡子,每位父母都可以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家長要求孩子相信的,自己必須相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身體力行;要求孩子全麵發展,自己先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求孩子少年早立誌,自己的人生不能沒有奮鬥目標。我們很難想象,一位終日喝酒、打牌、“築方城”的父親,或一位每天把大量時間花在穿戴打扮、逛商場上的母親能給孩子做出勤奮學習的榜樣;我們也很難想象,一對連自己父母都不願贍養的爹媽能教會孩子關心和愛;我們同樣很難想象,整天琢磨怎樣占人便宜的父母能培養出孩子健全的社會屬性……為了孩子檢點自己的言行,為了孩子提高自身的修養,為了孩子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為了孩子努力去拓展自己有價值的人生,讓孩子在自己身邊學會做人,父母必須先修正自身,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

[樣板計妙解]:以“聲”作則不如以身作則,隻有父母先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走向正途。因此,家長應該注意不要隻注重言傳,更重要的是身教。

3.孩子正在看著你

孩子往往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總是在無意識地摹仿父母的行為,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因此,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孩子正看著你呢。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那就為他做出一個表率吧!

秋收的時候,一個心術不正的人,打算悄悄跑到別人家的田地中偷一些豆子。“如果我從每塊田中偷一點兒,誰也不會察覺到。”他心想,“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加起來數目可就非常可觀了。”於是,一天晚上,他就帶著6歲的兒子去偷豆子。

到了一塊田裏後,他壓低聲音說道:“孩子,你得給爸爸站崗,如果有人來就趕快告訴我。”

然後這人就手腳麻利地開始偷豆子。不一會兒,就聽到兒子喊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這人一聽,嚇了一大跳,馬上緊張地向四周看了看,但是一個人也沒有看到,於是他把偷來的豆子放進袋子裏,走進了第二塊豆地。

沒想到剛偷了一會兒,兒子又大聲喊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這人又一次停下手中的活,向四周望了一下,但還是什麼人也沒有看到。於是他又低頭幹起來。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兒子又叫了起來。

這人停止收割,向四下看去,可是仍然連一個人影都沒有看到。他十分生氣,責問兒子:“你為什麼總是說有人看到我了?你太調皮了,不幫忙還搗亂。”

“爸爸,”那孩子委屈地說,“我不是人嗎?我看到你了呀!”

不要認為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其實,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實施家庭教育的同時,家長要讓孩子自信樂觀,自己就要自信樂觀,父母要讓孩子誠實,自己就要誠實,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則。

家長們往往很難意識到自己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一項針對幼兒的心理調查顯示,53%的孩子有自己摹仿認同的對象,而其中78%的孩子以自己父母為認同的偶像。看到這裏,不知各位家長心裏有什麼感受呢?請記住,如果你希望孩子具備為人稱道的品質,那麼就要先規範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可資仿效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摹仿對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父母那裏學會的行為習慣和處世態度,對其一生的發展將產生極大的影響。父母的品質、人格,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成長。如果父母的行為榜樣出現了偏差,孩子的思想行為就會出現偏差。而這種偏差將會使孩子養成壞習慣,從而也使他失去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機會。

[樣板計妙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行為的參考和示範。因此家長們要規範自己的言行,不斷提醒自己:孩子正看著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