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與他人、社會和諧(2)(2 / 3)

中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說,他的父母非常善良。記得有個鄰居,脾氣非常古怪。她今天和你很好,明天就可能罵你,罵一些非常難聽的話。甚至她兒子考試沒考好而崔永元考好了,也會令她不滿,亂罵一通。為此,崔永元的母親常常唉聲歎氣,但從來不會去和她爭辯一句。通常是過了兩三天以後,那個阿姨又來找她聊天,就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父母的榜樣使崔永元養成了善待他人、坦誠處世的好性格。但崔永元也有心情不舒暢的時候,跟同事也會有矛盾,但他有一個原則,有話當麵說出來,決不會在背後鼓搗。對你有意見,什麼事兒看不慣,直接告訴你。

在生活中,父母本身如果能夠和鄰居、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相處愉快,並經常邀請他們到家中來作客,在熱情招待之餘,孩子們自然也會感染到此氣氛,學習去照顧和關心別人,並間接培養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常常遇到一些問題,比如鄰裏、同事、朋友之間常常產生一些矛盾,也許鄰裏、朋友、同事的行為讓你覺得有些受傷害。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寬容,隻有寬容,才能化解所有的矛盾,才能讓生活更加幸福。

姚明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龔玲珍回憶說:“當年他雖然個子很大,但性格很溫順,從來不憑借身高去欺負小同學,有時候甚至還被別的小學生欺負。那時我就告訴他,如果有人欺負你,你就跑來告訴我。”但姚明沒有一次去找老師告狀。姚明當年的老師倪靜說,讓人記憶最深的不是姚明的身高,而是這位學生的“敦厚”:“班裏組織去公園春遊,那時條件沒現在好,車裏座位不夠,總有人要站著,姚明自己從來不坐,把座位讓給個子小的同學。”

現在的孩子多半是在嗬護下成長的,在很多孩子眼裏,隻有他們自己,很少有人考慮別人的感受,更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往往一遇到身邊的朋友、同學對自己有一丁點的傷害,就會輜銖必較,總是你給我“將一軍”,我就給你“當頭炮”,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麵。

其實,不寬容別人就是在難為自己,就是在包庇自身的弱點和偏執,這將影響生活質量、破壞幸福生活。一個成熟的人,就應該學會大氣、學會寬容。我們要教育孩子學會寬容,用做人的大氣點亮人生的精彩。

林則徐之所以能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不是偶然的,這與他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直接關係。

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一名教員。他看到官府腐敗,民不聊生,心情非常沉重。林則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林賓日常說:“九層之台,起於壘土;人品學問,需自幼奠基。”林賓日平時嚴格要求自己,在言行方麵注意給獨生子樹立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林賓日很節儉,但親朋、鄰居有困難時,他卻總是解囊相助。父親經常告誡兒子:“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一次,一個土豪用重金想走父親的“後門”,為其保送文童,被父親嚴辭拒絕。父親說,花自己勞動掙的錢踏實,花不幹不淨的錢可恥。

父親的言傳身教在林則徐幼小的心靈裏轉化成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後來,林則徐做了官,仍像他父親一樣清廉、耿直、作風正派,公正無私,了解民情、同情百姓疾苦,保持著不屑與貪官汙吏、讒佞小人為伍的高風亮節。

人除了為自己生活外,還要有對他人的大度。當一個人有一顆仁慈、寬厚、博愛之心時,就有熱忱、坦蕩、無私的力量來麵對世界上的事情。今天,全社會都歡迎彬彬有禮的“紳士淑女”,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風度”,他們會一生受用。

傳承愛國精神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沒有愛國精神,就沒有中華民族過去、今天和未來。人們都會背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人們都會講“精忠報國”的故事,愛國主義精神在大多數國民的心裏紮了根。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愛國精神要一代一代傳下去,每位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