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性格(6)(1 / 3)

過了一段時間,媛媛回到家後突然哭著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寧寧說我是沒有爸爸的孩子?爸爸為什麼還不回家啊?”“我們為什麼不去奶奶家看爺爺奶奶了?”因為和爺爺奶奶住在一個城市,爸爸經常在周末帶著媛媛去奶奶家,所以她對爺爺奶奶的感情也很深,爸爸走後的很長時間裏,媛媛再也沒有去過爺爺奶奶家,不免會想他們。媽媽依然忍著悲傷告訴女兒說,爸爸出差了,要很久才回來。

“那我們給爸爸打電話叫他回家嘛。”媛媛不依不饒。“不行。”媽媽對女兒最近這段時間總是提起爸爸很惱火,這段時間她身心都很疲憊,忍不住衝女兒發起了火。她在心裏鬥爭了很長時間,該不該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女兒。思慮了很久,也許是抵不住女兒一再要求找爸爸的糾纏,媽媽最終跟女兒說:“你爸爸這個壞蛋不要我們了,他不會回來了。”

自從知道了爸爸不要她和媽媽之後,媛媛似乎變了一個人,原本活潑可愛的她變得很內向自卑,也不再愛說話,時常抱著爸爸給她買的那個玩具小熊傷心地流淚。她也不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瘋玩,而常常是一個人麵無表情地靜靜地待在一個角落,小小年紀的媛媛有了自閉的傾向。

媛媛的性格變化就是因為父母的離異帶來的。離婚對於夫妻雙方和孩子以及對於雙方家庭中的其他人而言都是一件很大的負性事件,而其中傷害最大的往往會是年幼的孩子。因而,離異常常會成為很多父母很難幫助孩子麵對的難題。當然,離異家庭並不一定會讓孩子出現性格缺陷,這主要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麵對父母離婚這件事情,如何教育孩子麵對以後完全改變了的生活。

對於這個問題,小強的父母做得很到位,他們的做法很值得廣大父母學習。小強父母離婚時,他們就告訴了兒子父母離婚的真相,並告訴他,爸爸媽媽離婚不是小強的錯,而是父母的生活習慣、人生觀點等不一致,導致他們很難繼續生活在一起。他們告訴兒子,雖然爸爸媽媽離婚了,他們不在一起生活了,但爸爸媽媽都還是愛他的,他依然是爸爸和媽媽的寶貝。他們離婚之後,與小強生活在一起的媽媽每到周末就鼓勵兒子去爸爸那邊生活兩天,要他和爸爸好好玩、好好交流。背地裏,小強的父母從不在兒子麵前說對方的壞話,而隻是告訴兒子,爸爸(媽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無論怎樣,爸爸(媽媽)都希望兒子幸福快樂。雖然離婚了,但小強的父母依然努力在兒子麵前維護對方的形象,他們相信這樣才不會讓兒子的內心產生迷茫和彷徨。

在離異家庭中生活的孩子,隻要父母努力做到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爸爸和媽媽依然是最愛他的人,雖然他們不在一起生活了。父母要努力增進孩子與對方的關係,而不要讓父母的矛盾影響到孩子,用積極的心態和孩子一起麵對單親家庭生活這一事實,這樣就會避免孩子出現性格缺陷。同樣,對於喪偶的單親家庭,健在的父母如果能夠在親友中給孩子找一個男性或女性榜樣,讓孩子經常與他或她接觸、交流,這對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隔代教育要有方法

在現今,有很多家庭對孩子實行隔代教育,老一輩的人退休後沒有什麼事情纏身,且身體還算健康,而年輕的父母因為要掙錢養家,整天忙於工作,就大多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這既讓年輕父母減輕了負擔,老人又發揮了餘熱。

但不可避免的是,隔代教育也會帶來許多問題。俗話說“隔輩親”,有很多老人對孫輩相對來說都比較溺愛,很多事情都會依著孫子或孫女,這就容易讓孩子出現一些性格上的問題。再有一點就是,很多老人大都帶著傳統的育兒觀念,缺乏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識,他們大多隻滿足於讓孩子不餓著、不凍著、不傷著,不知道如何對孩子實行科學的早期教育,這常常會影響孩子某些方麵的性格養成。

隔代教育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很多都具有自我中心意識嚴重、任性、脾氣暴躁、不懂感恩等性格缺陷,這主要是由祖輩對於孫輩的溺愛造成的。有一個4歲的男孩,他非常任性、霸道,脾氣也不小,在家裏真是“無法無天”,誰也不能違逆他的意願,儼然一個“小皇帝”、“小霸王”。他喜歡吃香蕉,媽媽買來香蕉,隻有孩子自己能吃,其他人誰也不能吃一口;他喜歡看中央少兒頻道的動畫片或其他節目,幾乎每天都是他一個人“霸占”著家裏唯一的一台電視機,別人誰想看自己喜歡的節目都不讓;他要買一輛昂貴的電動童車,就一定要得到,不管父母如何囊中羞澀、如何勸阻不給他買,他都不同意;他吃飯時不想吃蔬菜,他就不吃,父母如何“誘惑”都沒用。一句話,這個男孩在家在外一直都是:他想要的,怎麼著也要得到滿足;他不想要的,什麼辦法都不好使,稍不如意,他就會滿地打滾、大哭大鬧或者摔砸東西以示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