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在決定孩子一生的嬰幼兒時期,大多年輕父母都忙於工作,教育孩子就成了祖輩的重要任務,但很多家庭會因此帶來很多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大多老一輩人堅持傳統教育得多,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再加上“隔輩親”的緣故,很多老人容易溺愛孩子,這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良的性格,比如讓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霸道、冷漠等不良性格。
在一個家庭裏,家庭成員之間良好的關係比教育本身更重要,對孩子如此,對成人其實也是如此。良好的家庭成員關係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這種良好的關係會激勵家庭每一個成員努力做事、認真做人、積極學習和工作。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不喜歡別人對自己過多的說教,我們更容易被對方良好的言行所打動,更容易從對方美好的言行中獲得力量,從而也去積極地行動。
所以,父母要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教養環境,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人之間多溝通、多交流、多學習,為孩子的優良性格培養打造肥沃的土壤。
給父母的建議
了解教養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要培養孩子的好性格,父母需要注意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古人在這方麵就為現代父母做出了榜樣,孟母三遷就是其中一例。
孟子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死去了,母親一個人帶著他生活,靠紡織為生並供養兒子。最初,他們母子住在父親的墓地附近,孟子就和墓地附近的小孩一起模仿大人跪拜、哭號,玩起了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母親看到後,就想:兒子這樣下去可不行,這樣對他的成長沒有好處。於是她帶著兒子搬到了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孩子玩起了學商人做生意的遊戲,或者鞠躬歡迎客戶,或者和客人討價還價。孟子的母親知道後,又皺起了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孩子的成長。於是她帶著兒子又搬了一次家,這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受鄰居孩子的影響,孟子從此開始變得守規矩、懂禮貌、愛讀書。這時,孟子的母親才滿意了:這才是適合兒子成長的地方啊。
“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環境對一個孩子的性格有著很大的影響,雖然它不是決定性的力量,但如果不良環境的影響力量超過了家庭教育的影響力量,就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利的後果,使他養成不良性格。為此,父母要注意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努力創造對孩子的優良性格有促進作用的環境。
當然,周圍大環境是我們個人難以改變的,但是父母可以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鄰裏環境、家庭環境,這些環境同樣對孩子的性格培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有一個學生,她的父母都是很善良、性格很好的人,他們對周圍的鄰居也都是以禮相待,喜歡幫助別人,同一棟樓裏若是誰家有糾紛,隻要這個學生的父母一出麵,就總能化幹戈為玉帛。對於鄰居的孩子們,他們也像是自家的孩子一樣喜歡,父母的影響也使得這個學生非常善良,喜歡幫助別人。所以小區裏的孩子們都喜歡到他們家來玩,每到寒暑假期他們家裏就是一個歡樂的孩子的樂園。這個學生在學校裏也是老師和學生都很喜歡的“好同學”、“好姐妹”、“好學生”。這個學生其實就主要得益於她的父母為她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鄰裏環境和家庭環境,讓她在這個環境裏受到了浸染,也成為一個性格很好的孩子。
單親家庭要謹防孩子的性格缺陷
單親家庭的孩子相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會有更多的可能產生性格問題,有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出現膽小自卑、性格孤僻、內向敏感、脾氣暴躁、冷漠等性格弱點或性格缺陷。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父親或母親,他們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這些孩子會覺得自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覺得比別人缺少一些東西,因而他們更容易出現性格上的某些問題。
媛媛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爸爸、媽媽都很喜歡她,6歲之前的媛媛生活一直很快樂。但因為父母感情不和,媛媛6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了,媛媛判給了媽媽撫養。最初,媽媽跟女兒說,爸爸是出差了,要很久以後才能回來。爸爸剛搬走沒幾天,媛媛就嚷嚷著要給爸爸打電話,想讓爸爸回家。但剛剛離異的媽媽心情很糟糕,不想和丈夫有任何聯係。女兒的要求讓媽媽很無奈,媽媽就總是找理由拒絕女兒,有時還忍不住衝女兒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