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強煙草專賣管理 強化監管職能(2 / 3)

2、加強內部製度建設。加強內部監管,深化行業自律更為重要,是實踐“兩個至上”行業核心價值觀的需要。內部監管是一個係統化、多元化、全方位的長期性的工程。創建“嚴格規範、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煙草市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紮實推進專賣內管委派製落地運行,“製度完善、職責明確、監管到位、獎懲分明”,使內管力度進一步加強,不僅對生產經營管理人員行為管理起到有效監督,做到監管工作有地放矢。同時對全麵落實嚴格規範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認真搞好內部監督,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形成預警機製,從根本上杜絕經營管理中的漏洞,使生產經營管理人員日常工作處於監督之下。

(二)要狠抓證件管理,增強自律意識

證件管理工作是市場管理的基石,是煙草專賣管理中最為基礎的環節,是實施煙草專賣管理的首要條件。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專賣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意識越來越強,規範化、程序化操作趨於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可證監管不到位,宣傳服務不到位等情況。主要表現在經營過程中許可證的跟蹤管理缺乏,零售許可證信息失真,出現長期關門狀態零售戶未及時注銷,對其他零售戶申請辦證造成不利,導致專賣管理在證件管理和市場監管形成“不互補”局麵。要防止此類情況發生,必須要加大許可證監管力度,使證件管理和市場監管有機地結合,具體措施包括:

1、宣傳好《煙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零售戶要懂法、守法,首先必須要學法、知法。為方便零售戶學法,監管部門可對許可證合理布局要求、辦理流程、辦證所需攜帶資料、零售戶日常所需接受的監督檢查規定等印成宣傳冊發放給零售戶,既體現公平、公正,服務於眾,又使零售戶進一步懂法、用法、守法。

2、提高許可證管理的意識。作為專賣執法人員要充分認識到證件管理是市場監管的基礎,對“一戶多證、虛假訂貨、代訂代收、轉讓出租出借的要嚴格處理。尤其是證件管理和片區管理的一線人員,對零售許可證的監管要達到熟練掌握、正確運用、規範操作的程度。

3、要規範證件管理。專賣執法人員要不斷完善證件辦理流程,增擴許可公示的範圍。按照《煙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對證件辦理的各種資料進行梳理,製定統一標準,縮短零售戶許可證辦理的時間,服務於廣大零售戶。

4、嚴格執行違規經營零售戶取消經營資格程序。認真執行《煙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發改委51號令)有關條款,嚴格落實2次或2次以上的違規零售戶停業整頓直至取消經營資格的程序。

5、煙草專賣管理人員不符合法定程序,超越法定職權發放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的,對直接責任人和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要狠抓重點環節治理,加強源頭部位監管

在市場監管中,認真貫徹國家局提出的“三個理念”、“三個體係”,實施“APCD”市場檢查工作法,要堅持把“端窩點、斷源頭、打網絡”作為卷煙整治的重點,通過工作重心下移、監管陣地前移,做到違法活動早發現、早控製、早打擊。現實監管中個別專賣執法人員隻埋頭於市場管理,就案論案,缺乏對專賣市場的總體把握和全麵考慮,工作中僅充當了市場管理的消防員,陷入瑣碎的事務工作當中,哪裏起火到哪裏,治標不治本,還有的片麵追求結案率,忽視了對違法卷煙源頭的追查和控製,使得幕後販假者逃脫懲處,不能從根本上打擊販假、售假行為。有的煙販一年內被連續查處多次便是由此造成的。因此卷煙市場監管中首先要牢固樹立“查大案、抓主犯”的指導思想,關鍵要掌握怎樣根據查扣的違法卷煙追根溯源,嗅出他們蜘絲馬跡的信息,製定周密的偵察方案,從而鏟除假煙毒瘤。

1、深化案件信息追蹤,做好案件網絡管理,加大對違法卷煙產銷網絡的打擊力度。一是把廣辟信息來源與情報信息網絡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對個案的對比分析,找出其內在聯係,運用以煙找人、以人找案、以案查案、以線查網的辦案方式,擴大打假破網成果。建立案件分析、評估和稽查三者結合的綜合管理機製,不斷深化案件查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對卷煙市場監管效率。二是完善部門協作機製,構建監管新防線。加強與公安、工商和交通等部門聯合工作機製。建立健全縱向、橫向及區域間協作機製,加強對交通要道、物流中心、快遞公司等重點運輸環節的檢查。

2、加大對運輸環節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據寧波地區查處違法案件統計,違法卷煙80%通過物流及汽運渠道流入。打擊運輸環節卷煙違法行為對卷煙市場監管十分重要。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著力營造氛圍。良好的輿論氛圍對加強物流領域監管具有較強的推進作用。通過新聞報道、張貼通告等宣傳煙草專賣法律法規,建立舉報獎勵政策,培養舉報人,不斷增強物流托運站從業人員的守法意識的自覺性。二是要創新監管手段,提升打擊能力。要打破慣性思維模式,不斷創新檢查方法,形成打擊物流領域涉煙犯罪高壓態勢。在物流領域涉煙違法案件查辦過程中,要緊抓關鍵線索不放,不斷拓展辦案思路,達到斷源截流、端點破網的目的。寧波地區近幾年來已經摸索出了打假破網的經驗,近三年來查處大要案國標64起、省標43起,追究司法刑事責任563人,查處的大要案占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