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法國高等教育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啟示
民辦高等教育在我國的發展也具有悠久的曆史。當代民辦高等教育則興起於改革開放後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公辦院校因受師資力量和辦學設施等條件限製,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所以,在國家政策的鼓動下,民間力量迅速進入高等教育行業,在北京、陝西、山東、河南、江西、廣東等很多地方出現多所萬人大學,個別甚至達到了十萬人的規模,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特別是國家擴招政策的實施,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遇到了諸多的苦難,加上其先天性的不足,現在很多民辦高校都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是繼續擴大規模,走外延式的規模發展道路還是轉變思路,走內涵式擴張的道路?很多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法國高等教育的雙軌製給我國民辦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鑒的經驗。
3.1 精簡內容,強化能力,全麵提高教學質量
高等教育大眾化仍舊是現階段我國民眾最廣泛的訴求,民辦高等教育曾經為完成這一使命做過重要的貢獻。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高等教育並不等同於中學後教育,它是最高層次的、學習前沿知識的、開發思辨能力的教育。在學術界大家都有一個共同認識,“更多就意味著更差”,所以,大眾化教育必然會帶來教育質量的下降。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人們需要的是更高質量的教育,所以,在新的曆史時期,中國的民辦高等教育如果仍舊寄希望於招生規模的擴大,那無異於飲鴆止渴。借鑒法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的做法,筆者認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必須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特色。和公辦高校相比,在人才和理論研究水平方麵,民辦高校確實不可同日而語,“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曾經是誇美紐斯的理想,但這句話卻不適用於中國的民辦高等教育。所以中國的民辦高等教育不能一味地向公辦高校看齊,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看似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最終學生卻是什麼也沒學到。每一學期、每一學年,哪怕隻開一兩門課,一定要教給學生真真切切的東西、實實在在的東西,將來能在工作中,甚至在一生中都能用得上的東西。並且要建立嚴格的考核製度,不能是糊弄一下都過關。即使補考,也不能走過場;完不成學期任務,可以允許留級,否則即被淘汰。總之,隻有教給學生東西,才能真正談得上提高教育質量,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也隻有提高教學質量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所以,民辦高等教育目前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提高教學質量。
3.2 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切實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民辦高等教育沒有像公辦院校那樣的實力,生源質量也遠不如公辦院校,所以在理論教學和科研技術上,民辦沒法和公辦比,但民辦最大的優勢就是和市場的接觸是最緊密的,短、平、快,靈活多變向來是民辦高等教育的特色,而法國的高等教育給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最有力的啟示,那就是要重視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重視高等教育的職業化。為此,民辦高等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在教學計劃方麵,也可以實施學段化、模塊化的教學。要和企事業單位緊密聯係,充分利用行業背景的優勢,通過校企建立董事會,成立戰略聯盟,利用校友資源建立全方位立體化合作模式,吸引、吸收同行業人才來校講課或舉辦講座,吸引企業高層參與學校決策,建立校企合作反饋機製等方式,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切接觸社會的機會,提供增強社會實踐能力的機會,實現校企互動和雙贏。在此方麵,西安外事學院先後成立了大學生創業基地、創業學院,開展了MEA教育,為高等教育的職業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孫蕾.法國高等教育雙軌製受質疑[N].東方教育時報·新聞綜合周刊,20101122
[2]崔海英.法國高等教育體製透視[J].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
[3]李岩.法國大學校精英教育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以巴黎高師為例[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2)
[4]李國強,江彤,熊海貝.法國高等教育與高等工程教育概況[J].高等建築教育,2013,(2)
[5]徐娟.英語可以為你打開另一扇窗[N].華商報,201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