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靠慧商和魅商教育超越劉亦婷(4)(2 / 3)

一位大學生這樣批判他的母校:“一個學校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文化建設不是光說說就行的。本來工科的學生入學考試的時候語文分數高的就不多。思想道德課就沒幾個人學。到了大學,一味的學習小圈子裏的技術,又把技術和功利直接掛鉤,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出的也隻能是一個個鍍金的工匠。思想的幹涸和人格的枯萎是致命的殘缺。我覺得學校這方麵做的不夠。”

清華大學教授徐葆耕在《關於校訓的解釋》一文中寫到:我們鄙視那種畏縮不前、懦弱頹唐、耽於名利、甘居末流的猥瑣品格,它們是同“清華人”的稱號不相容的。……那種目光如豆、高傲自大、心胸狹窄、蠅營狗苟等卑下品格都是同“厚德載物”的要求相去甚遠的。

科學家王選也認為,高科技時代取得成就的重要障礙是性格孤僻、自私和不合群等等,這些負麵人格需要在青少年時代加以糾正。

除了博愛之心外,在今天的社會中,人格魅力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是誠信。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在給大學生做演講時特別強調了這點。他說:“人要創造機遇,要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遇,重要一點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現在有好多年青人,為了短期利益和短期行為就做假,考試作弊,說假話,就是不誠信,最終結果還是害了自己。中國社會正在走向現代化,特別是市場經濟,中間的最重要素質就是誠信。一個不誠信的人,或一個誠信記錄不好的人,社會是不接受的。”

第58節魅商何來(2)

微軟公司中國研究院第一任院長李開複在寫給中國學生的信中也提到,中國學生和青年人最需要重視誠信問題。茲引如下: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麵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與之相反,我曾麵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麵都相當出色。但是,在談話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他的老板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雇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裏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裏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餘之作”而變成向其他公司討好的“貢品”呢?這說明,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

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優秀是出了名的。曾經一度是美國各名校最受歡迎的留學生群體,而最近,卻有一些變化。原因很簡單,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旦找到工作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承諾要完成的學位和研究拋在一邊。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經使得美國一部分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應該指出,有這種行為的中國學生是少數,然而就是這樣的“少數”,已經讓中國學生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另外,目前美國有些教授不願理會部分中國學生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根本就出自學生自己之手,已無參考性可言。這也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我在微軟研究院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來這裏實習的學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報告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結果別人卻無法重複。後來,他的老板發現,這個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了挑選,隻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結果的數據,而舍棄了那些“不太好”的數據。我認為,這個學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學術突破,也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