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人魅力大小的重要指標就是魅商。它主要強調一個人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著名的詩人約翰·唐曾說:“沒有別人,你即是一座孤島。”也許,每一個人在這個廣闊的世界上,都能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小天地都是相互聯係、彼此依靠的。有人說,互聯網時代使人與人之間彼此隔絕,使人們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但我認為恰恰相反,互聯網空前擴大了人們的交往圈子。人與人之間從來沒有這樣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過,網絡論壇,QQ等即時聊天工具,電子郵件,使得古人“天涯若比鄰”的夢想成為現實。可以說,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便捷、密切,我們更加需要從他人那裏獲得尊敬和滿足。而個人魅力正是獲得這種尊重和滿足的關鍵所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很容易看出身邊誰有“魅力”,誰沒有“魅力”。因為有魅力的人似乎有一種特別的力量,他感染著你,吸引著你,使你羨慕,要你模仿。
拿破侖·希爾指出:“有魅力的人,人人都愛和他交朋友;和有魅力的人相處總是愉快的。他好像雨天的太陽,能驅除昏暗。人人都樂於為他做事,他也能要一個人做別人連做夢都想不到的事。一個人能否成功與他的個人魅力有密切的關係,那些能夠成功地創造財富的人往往擁有能招財進寶的個性。良好的個人魅力是一種神奇的天賦,就連最冷酷無情的人都能受到他的感染。”
許多成功人士在談及自己的發展道路時,都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樂於助人、親切隨和的性格,他們因此而受到了人們的歡迎,為自己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林肯的合夥人亨恩頓先生在談及林肯時曾說:“當林肯先生的住所裏擠滿了人的時候,他會把自己的床位也讓給別人,而他則到店鋪的櫃台上去睡。無論誰向他求助,他都會慷慨地予以幫助。”林肯的這種樂善好施的性格終於為他贏得了人們的愛戴。
魅力何來?魅力來自一個人的外表和容貌,來自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來自一個人的性格和內涵,來自一個人的人格和思想,也來自一個人的學識和智慧。這幾個方麵都很重要,一個魅商高的人在這幾個方麵都會有突出的表現。
如果說,在所有魅力中,能夠選出一種最持久最能打動人的魅力的話,我認為這種魅力是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一個人具有的聲望和感染力,其來源是一個人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一位德國的哲學家說過:“人格的魅力價值來自於他個人所具備的優秀品質。”貝多芬也說過,“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一個最富人格魅力、有著高尚品格和道德的人實際上就是一個具有博愛精神的人。他有一顆善良、博大、寬厚的愛心,在愛自己的同時,也由衷地去愛家人,愛朋友,愛同事,愛鄰居,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隻有學會無私真愛的人才會散發出永恒持久的魅力。羅曼·羅蘭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愛因斯坦便是一個品格高尚、極富人格魅力的偉人。他在下麵這段話中集中表述了他的博愛思想:
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後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儉樸的生活,並且時常為發覺自己占有了同胞的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用博愛之心去愛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這可能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這也是人格魅力的一項重要源泉。這種魅力與天賦的能力無關,是人人都能夠獲得的。但是,今天的學生中具有博愛精神的微乎其微,他們中的許多人境界委瑣,醉心功利,自私狹隘,蠅營狗苟。這樣的學生不僅毫無人格魅力而言,而且麵目可憎,讓人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