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靠慧商和魅商教育超越劉亦婷(2)(2 / 3)

有慧根的人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是很受歧視的。在農業社會裏,他們往往會被視作懶惰、無用、不務正業。而在宗教社會裏,他們往往被看作異端、怪物,甚至被燒死。有慧根的人真正揚眉吐氣是在知識社會裏。這種社會主要靠大腦而不是雙手來創造財富,所以他們得到了空前的重視。現在,各個國家都在嚷嚷著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我們國家也開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沒有慧根的人不會把思考當成樂趣,對他們來說,思考不僅不是樂趣,而且是一種極其惹人厭惡的體力活。所幸,他們可以找到工具來代替他們思考,比如書本,老師等等,他們隻需把現成的知識記住即可。

這類人雖然並不“酷愛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隻是他們進行的思考往往隨便和粗淺而已。比如想到哪個商店能買到便宜貨啦,怎麼拿高分啦,怎麼跟上司處好關係啦等等。除非有外力強迫或者利益誘惑,他們不會進行深刻、複雜的思考。所以這類學生對那些超出考試範圍的知識、事物,根本提不起興趣去思考。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便見到很多這樣的人,你要跟他談考試範圍裏的事情,他簡直聰明絕頂,可遇到考試範圍之外的知識,他無知得就像嬰兒。

“慧根”這玩意兒到底能不能培養呢?能不能通過教育、引導,讓一個天生沒有慧根的人愛上思考呢?我覺得這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就如讓一個愛思考的人愛上逛服裝店那樣艱難。

有一種促進思考的方法是,給一個不愛思考的人巨大的物質誘惑。其實現在的高考就是這樣的,有的老師講,“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就是巨大的誘惑,可以讓很多人被迫開動腦筋去思考。但是,高考一結束,這些人的懶惰又開始了。所以歸根結底,他們會成為好下屬、螺絲釘,他們也能在呆板的考試中出類拔萃,但是,你永遠不要指望他們會有創造力,會成為思想家、藝術家和發明家。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弄明白這個事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智力上的天才(除體育、音樂、表演等),其實跟智商的關係不大,主要是要有這種“慧根”。有“慧根”是成為天才的基礎。我們知道,很多按照智商選拔學生的大學少年班都以失敗告終,很多智商很高的神童最終都泯然眾人矣,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弄明白:天才是要有慧根的。

第54節慧商何來(2)

自由支配大腦的能力

一個人有了“慧根”,並非意味著他就具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某種意義上說,“慧根”為獨立思考提供了動力,而且是效能極大的核動力。不過,正如一個武功高強的人被捆住了手腳也難有作為一樣,人的大腦要進行獨立思考必須得有可供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可以說是獨立思考的外部環境。

很多人的可悲之處,便是即使有“慧根”,有思考生命、宇宙與社會的強烈願望,卻由於功課繁忙,工作繁忙,或者環境所迫,根本無暇去獨立思考。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生存是第一位的,為了生存,思考的樂趣往往會被犧牲掉。

比如為了生存,王小波隻好去下鄉插隊,去忍受無書可讀,無法享受思考樂趣的痛苦。而眾多有慧根的學生為了讀大學,被迫坐在課堂上聽老師乏味的講課。如果一個人的大腦根本就不能供自己自由支配,他也就根本無從獨立思考。

我寫過一篇《大腦爭奪戰》的文章,說的就是這種悲慘的景況。

從我學會發呆想事起,我的大腦就被人接管了。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最快樂的一件事就是寫作文,因為隻有這個時候,我才稍稍可以讓自己的大腦自由活動一下。而剩下的時間,就是做無聊的算術題並對一些垃圾文章做無窮無盡的結構分析。六年級的時候,我實在抑製不住發狂的想像,便在上課的時候,偷偷寫一些武俠、流浪題材的小說。

進了中學,小學時寫的什麼武俠小說,流浪漢小說統統收藏起來,開始研究議論文的模板以及高分秘訣。我知道這個時候,我的腦袋已經被冥冥中的某個閱卷老師接管。然後,物理化學這樣的洪水猛獸來了,我清楚記得化學老師對我的央求,“你及格一次吧”。可是,對我這樣一個鐵了心要當作家的人來說,那堆化學符號百分之百屬於浪費時間。我也記得物理老師對我的威脅,“你再不做作業,肯定考不上大學”。好在後來分了文理班,老師與我落了個皆大歡喜。

大學跟中學並無本質區別,一群乏味的老師講一些乏味的課程,而且對點名樂此不疲。課堂之外,又是沒完沒了的英語,考級等等。留給自己發呆的時間實在有限。我清楚記得有一門世界上最尖端的學問叫“漢語音韻學”,這門課世界上隻有不超過20人在研究,倒黴的是,我們係就有這樣一位德高望眾的前輩,連係主任都讓他三分。所以他的課年年是必修。我在他的課上補足了所有午覺,而他,則不動聲色的在我的分數上渲泄一把。

終於工作了。我的第一個工作是一家地方電視台,在這裏,我的大腦又被台裏、市裏的領導們接管,每天寫一些諸如“市委X書記指出”這樣狗屁不通的文字。采訪完畢,像豬一樣的被趕上餐桌,喝得有些酩酊之後,又像豬一樣被拉進卡拉OK廳,跟著一群亂七八糟的人一起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