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哈佛完美女孩”神話如何製造(3)(2 / 3)

在我的樂觀主義的感染下,同學們漸漸活躍了起來———反正都這樣了,不如齊心合力想辦法。大家越談越來勁,高高興興地搭起了帳篷,把初戰失利的沮喪拋在了腦後。

這次經曆給我們小組定下了不怕挫折的基調,也給我在團隊中的角色定下了基調,那就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帶頭給大家鼓勁打氣。

(引自《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第16頁)

我看到這段文字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裏呈現的,根本就不是一群哈佛大學的本科生,而是哈佛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而劉亦婷呢,則把自己扮成幼兒園阿姨的模樣。小朋友們一遇到困難,阿姨就站出來了,來給他們做思想政治工作了。不過我看她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實並不怎麼高明,或許她應該給大家講講紅軍長征的故事,講“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再給他們講講馬拉鬆運動員艾哈瓦裏的故事,講他的名言:“我的祖國不是派我來聽發令槍聲的,他們是要我來衝過終點的。”

為什麼劉亦婷要不吝筆墨地大段描述這段經曆呢?我的揣測是,她和她的家長想借此告訴讀者,看看劉亦婷是多麼富有領導能力吧。

大一暑假,因為想留在哈佛籌備會議,學習運作大型國際會議的全過程,我提前爭取到一份給哈佛商學院教授做研究助手的工作,每周有償工作40小時,時薪10美元,解決假期的生活問題(當然,這也是難得的學習與實踐的機會)。與此同時,我連續3個月每周為HPAIR無償工作40個小時以上。有一次我連續往數據庫裏輸入了幾百份登記表,人都快累癱了。兩年後我擔任主席時,第一批改革措施就有把報名方式改為網上登記,大大減少了勞動量。但當時我和同伴們都毫無怨言,隻覺得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爸爸媽媽對我的選擇十分讚賞,他們說:“我們一直在觀察你什麼時候能夠表現出忘我精神,因為成就事業需要這種強大的內趨力,結果,在你19歲的假期我們看到了期待之中的寶貴品質。”事實上,HPAIR的骨幹分子都具有這種忘我精神。

(引自《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第30頁)

看到“忘我精神”這個詞,尤其是這種自我表彰的“忘我精神”,我有充足的理由保持警惕。況且,劉亦婷做這件事情是否出於“忘我”,我覺得是大可商榷的。我歸納一下,發現劉亦婷為HPAIR工作的好處有三:

第一、撈資曆。在這個組織做過一段事,將來求職的時候可以大大渲染一筆,甚至寫書時也可以渲染一下,何樂而不為呢?況且付出的成本僅僅是連續3個月每天幾個小時而已。

第二、免費周遊各國。借著這個協會的名頭,到各國遊玩一下,起碼交通費是免了,還可順便看看熱鬧。

第三、開闊眼界、擴大交際的需要。在《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一書中,劉亦婷這樣總結自己在HPAIR的經曆,“在運作HPAIR的全過程中,我的各種能力和綜合素質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我從中學到了太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結識了很多誌同道合的好夥伴。”

第43節自我表揚,不吝筆墨(2)

既然劉亦婷可能從這個HPAIR組織中得到如此之多,我覺得她的付出簡直微不足道,將“忘我精神”這樣的光榮稱號戴在自己的頭上會不會有些言過其實了呢?

這裏,我想提醒一下劉亦婷,在自我表彰之前,先要把真正的“忘我精神”是什麼樣弄明白,否則難免貽笑大方。下麵有兩個案例,可供參考:

77歲的高耀潔在70歲才開始做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做到什麼時候呢?麵對這樣的疑問,高耀潔的回答是8個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這句常見的書麵語,讓CCTV“感動中國”錄製現場上的觀眾潸然淚下。自1996年開始她自費進行艾滋病預防和救治工作,已經走訪了河南100多個村莊,見到1000多名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艾滋病防治上,家裏僅有的一台電腦還是別人捐贈的。從2000年開始她將主要精力放在對艾滋遺孤的救助方麵,至今已花費8萬多元,無償資助了164名艾滋病孤兒。

正因為高耀潔做了這麼多,她在回答CCTV《麵對麵》記者的提問時才會做出下麵這段理直氣壯,心地坦然地回答:

記者:您做這些有回報嗎?

高耀潔:沒有。要說有回報就隻是我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了。

記者: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到底是什麼東西驅使你這麼做的?

高耀潔:我的看法,一個人活著不應該光為了自己,應該為了更多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多付出一些,付出一些對這個社會總是有好處的。這個總比坑公家、害民家、肥自家好吧。

另一位堪稱“忘我”的人物是鍾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