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劇進校園:京劇文化與教育意涵的融合(2 / 2)

3.表現舞台。舞台是演員的夢想,對於學生來說,其價值也毫不遜色。學生的成長不僅僅在於外在事物的內在化,還在於內在能力的外顯化,包括能力與本領的施展、特長與個性的彰顯等。後者便是舞台之於教育文化意義所在,即:一是自信表達。為學生搭建舞台,鼓勵學生將所學、所長在舞台上盡情地表現出來,既是對成果的一種檢驗,更向他人傳遞了自我,從而激活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性情係統。二是多元選擇。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多樣化的舞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表現的機會,不僅不自卑於與他人的差異,而且還得意於自身的獨特,學會悅納與自我賞識。

三、京劇進校園的實施策略

1.課程與教學

中小學京劇教學,要圍繞學唱京劇唱段、欣賞和聽懂京劇藝術、了解基本京劇知識的內容進行。音樂課是主要陣地,可選擇故事性強的材料和經典的曲目作為重點學習內容。各學科教師要積極把京劇文化適當引入相關學科,如語文學科中嵌入京劇臉譜與人物性格;數學學科中嵌入臉譜與數學美的關係探究;英語學科嵌入京劇與西方歌劇的對比;美術學科嵌入臉譜、服飾的製作;體育學科嵌入京韻操;思品學科嵌入保護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以京劇文化中的諸多要素為主題,引導學生探究京劇文化。係列的特色課程,能讓學生沉浸京劇藝術的知識海洋裏,有效地促進京劇藝術的普及、傳承和推廣。

2.社團活動的開展

學校提供京劇服飾、樂器、道具以及展示自我的舞台,對少數京劇藝術感興趣的學生進行多方麵、多形式的京劇教學,讓他們能在課外活動時間,進一步學唱腔、學表演、學伴奏,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去學習京劇、傳承京劇,成為京劇藝術接班人和京劇小票友。

筆者所在學校的“瑤卿少兒京劇團”,以曲目表演練習為基本形態,每周開展兩次活動,聘請專業師資教學。在學校自編的二十多個兒童京劇曲目中,社團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曲目學習唱腔和表演。社團參加各類藝術展演廣獲好評,還走上央視舞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京劇進校園藝術成果。

3.師資資源的開發

師資匱乏是製約京劇教學的瓶頸問題,音樂教師普遍對京劇的了解與學習程度較淺,京劇中的唱、念、做、打也不專業,這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當務之急是建立一支熱愛京劇、了解京劇、甚至是能表演京劇的教師隊伍,為京劇走進課堂打好基礎。因此,要抓好音樂教師的京劇藝術培訓工作,提高在職音樂教師的京劇素養與水平,使音樂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學校還要努力向外借力,聘請專業劇團演職人員、京劇名票等,成立京劇文化研修中心,通過專題講座、沙龍研討、自主學習等形式,促進教師理解、認同京劇文化,進而普及京劇文化。

4.環境氛圍的營造

為學生創設一個京劇藝術環境至關重要,學生長期熏陶在這個環境中,能不斷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對京劇就有一種感性認識,從而產生興趣,不斷累積相關經驗。

筆者所在學校重點培育“京韻戲趣”環境文化,即通過京劇的神韻和遊戲的趣味性對學校特色和內涵發展進行形象化的直觀展現。以王瑤卿故居為依托建成“京韻園”,將京劇三大件植入園內,並栽種海棠、梨樹等花木,營造梨園意境。開辟京劇藝術牆,展示京劇文化和學生京劇活動照片,還設露天兒童劇場,提供師生表現與展演的平台。校園前庭安放幾個形神兼具、活潑有趣的京劇人偶,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悅、快樂的校園文化氛圍。

5.評價與交流

要加強試點學校京劇教學的交流與合作,為兒童京劇教育提供交流和探討的場所,推動京劇教育文化的創新。央視“快樂戲園”欄目就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和交流的高端平台。還可以在試點學校之間建立有關兒童京劇聯盟,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相互交流與鼓勵,從而推動京劇教學的開展。

(作者係江蘇省淮安市人民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