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經典閱讀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用藝術的手段將經典文化潤物無聲地滲透到學生的心田裏。每天清晨,學生都可以伴隨著“古文新唱”的歌聲和樂聲走進校園,開始一天的晨誦。精心挑選的唐詩、宋詞、元曲、《三字經》等都是學生每天必“吃“的營養早餐。午間,每個教室、學生閱覽室、休閑長廊到處都是學生靜靜讀書的身影。老師穿梭其間,為學生釋疑解答。放學回家,完成作業後,捧上一本書,讀30分鍾,是每天的“甜點”。高年級學生隨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書海泛舟》就是同學們的采蜜集,點點成果,令人欣喜。老師也和同學們共讀共寫,“讀書筆記”記錄的是隨感,“錯題本”記載的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和自己的對策,亦是教師自己教育生涯的點點滴滴。
三、活動:在參與展示中釋放快樂
每學年學校都舉辦閱讀節、國際象棋節,舉行閱讀專題研討活動、國際象棋教學觀摩活動等,以此推動特色發展。每次活動,都要求人人參與,每個學生都在這裏釋放自己的個性才華。每次閱讀節上都會產生本屆的閱讀之星,國際象棋比賽後產生的“棋王棋後”更是學生們追捧的小明星,在國際象棋這個舞台上,他們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而學校也通過承辦各種活動提升辦學形象,展示獨特魅力。蘇州市國際象棋比賽,江蘇省科技比賽,市級研討活動,市課堂教學整體展示活動,蘇州市、江蘇省乃至全國的參觀、督察、考察……一次次活動豐滿了學校特色。
每一次承辦活動,學校都會總結得失,思考如何讓下次活動變得更加有聲有色,以此來推陳出新。於是,一個個金點子出來了,家長也參與了進來。比如低中年級借助家長的力量開展親子閱讀,“我和父母一起讀”,“我們同讀一本書”。在閱讀手冊上我們留下了“老師的話”“孩子的話”“父母的話”,這些話語見證了閱讀中大人小孩的共同成長,進一步拓寬了閱讀的渠道,增強了閱讀效果。國際象棋節邀請家長觀戰並且進行家長邀請賽,每學期校園“樂樂王”“樂樂後”的頒獎活動都邀請家長參加,進行親情互動。
四、評價:在自我評價中享受快樂
我們將國際象棋中的“王”和“後”的競爭機製貫通到校園的各項學生評比中,出台了《樂樂爭章係列評價方案》,以“文明樂樂”“書香樂樂”“陽光樂樂”“特長樂樂”四個方麵,製訂了詳盡的行為準則。學校用這樣的機製來管理學生、評價學生,形成了上下統一又各有特色的自主管理模式,引導師生樂於自我評價,從而實現快樂成長。
1.校園禮儀,爭當“文明樂樂”
我們從用餐、走路、活動、衛生等幾個方麵製定校園文明禮儀,在德育活動中開展爭當“文明樂樂”活動,以“學生自主管理與教師指導管理”相結合。我們的大課間實行學生自主管理,每一排、每一組都有小管家帶領大家活動;我們的值日表,每一塊地每一扇窗都分給個人,任務明確,包幹到人;我們的閱讀活動在小小圖書管理員的努力下,借書還書擺放書都是井井有條;我們的放學路隊,在班級指示牌的帶領下,隊伍整整齊齊……
2.讀書活動,爭當“書香樂樂”
每個年級製定相應的讀書目標,達到一個目標得到一枚“書香樂樂”星,三顆樂樂星換一枚樂樂兵,直至贏得“書香樂樂王”或“書香樂樂後”的稱號。同時,年級“閱讀之星”“書香榮譽榜”、“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的評比已成了促進閱讀的經常化工作,而“書香樂樂”的評比機製更使讀書活動成為教學日常活動的一部分,這樣的評價讓孩子自覺成為愛書人、讀書人,使閱讀成為校園的時尚活動。
3.體藝活動,爭當“陽光樂樂”
在發展學生“書香棋藝”氣質的同時,我們也把快樂體育、趣味體育、藝術體育不斷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校開拓創新,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大課間活動,進一步拓展了“陽光體育”的內涵,形成了三個延伸、三個結合、三個兼顧的“大課間模式”。製定了以“樂做陽光少年”為主題的“2+1”體藝活動方案。多樣化的活動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又確保了體育鍛煉的強度和密度,真正達到了“陽光體育”培養“陽光少年”的目的。每一個認真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都能當上“陽光樂樂”,促進了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
(作者係江蘇省張家港市樂餘中心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