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秉承“樂”字理念 讓師生在快樂中成長(1 / 2)

秉承“樂”字理念 讓師生在快樂中成長

管理智慧

作者:祁仁東

我校(張家港市樂餘中心小學)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樂學向善”之校訓,深入挖掘“樂”字文化,傳遞“學至為善,快樂人生”的教育情懷,努力讓每一位師生在這裏快樂成長。

在推進創新與特色建設的過程中,學校以經典閱讀、國際象棋為抓手,圍繞“課堂、閱讀、活動、評價”四大板塊,開展了一係列教育教學改革舉措,學校的內涵發展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課堂:在合作探究中體驗快樂

“樂教、樂學、有效”是我校的課堂教學理念。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師生都懷著濃厚的興趣,愉快地體驗教與學的過程,始終抱有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愉悅心態,最終享有教育成功的幸福,為幸福人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1.紮實研討,讓教師獲取教學的快樂

為了讓每一個樂小的老師都擁有快樂幸福的資本,我們實施了“八個一工程”和上好“五堂課”的教研製度。每學期初,教導處、教科室就聯合確定研討主題,分工到人。教師根據分工,在第一周上報自己的上課內容和上課時間,教導處彙總後發放到各年級組,通知老師及早準備。每次活動都有固定的校行政蹲點,上完立即評議。學校還多次邀請省特級教師、教研室領導、名校的骨幹教師分學科分年級來校對口指導。這些校本教研活動,都實實在在震撼著每個老師的心靈,“逼迫”著大家一步一步學習,一點一點累積,在研討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2.讓出講台,讓學生品嚐參與的快樂

我們要求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自己隻要認真傾聽,關鍵時刻及時追問、點撥和評述,發揮好“導”的作用。整個課堂的話語權不再是教師的個人專利,而是掌握在學生手中。“老師深情的目光首先對準的是一個人的心靈而不隻是具體的教學環節或手段。”

針對低中高三個年段,我們提出了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不同目標。低段重點培養學生聽與說的能力,倡導2人小組合作學習;中段重點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倡導4人小組合作學習;高段注重培養探索研究的能力,倡導6人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老師提出活動要求,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通過對學生的檢查和分析,提取出老師需要講解的重點和難點,把更多更自由的時間還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實現不同程度的發展。

3.相信學生,體驗教學相長的快樂

我們的課堂上,教師力求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出現,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尊重學生的人格。比如在一節四年級的語文課上,學生發現,蠶不僅吃桑葉,還吃萵苣葉。老師從來沒聽說過蠶還吃萵苣葉,回到辦公室一查,才知道原來蠶是靠它的嗅覺和味覺器官來辨認氣味的,隻要破壞了這些器官,它就無法辨別氣味,就什麼都吃了。

快樂成長的根本在於快樂學習。學生隻有在快樂的狀態下,才會全身心地願意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建議,把思維和精神集中起來投入到教師引導的活動中來。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是最輕鬆、最有效的。我們的課堂也因此形成了一個生態磁場,師生在這裏共同成長。

二、閱讀:在共讀共寫中涵養快樂

我們相信,如果一所學校飄滿濃濃書香,那麼它的精神底蘊必定是豐富的。

1.讓閱讀融入校園

我們將師生閱讀納入學校管理,積極營造儒雅書香環境,通過編寫校本教材、設置地方閱讀課程、課堂教學滲透、班級圖書管理、課外閱讀活動等參與方法,營造了時時處處與經典為伴的氛圍。走廊、牆壁、草坪都成了“會說話”的經典。每節課前的2分鍾,我們都用來誦讀美文詩句,在優雅的語言中開始新的學習,不亦樂乎!

2.讓閱讀引導行為

我們堅持閱讀活動與德育活動緊密結合,通過誦讀《弟子規》《千字文》等經典詩篇開展係列主題活動,讓學生對照經典章句,力爭做到知行統一。例如學校在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組織“感恩在行動”主題活動,把《弟子規》關於孝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行為,家校牽手,促進學生形成孝行、孝品。同時,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感恩父母的好文章,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並把活動的過程及感受寫在日記裏,優秀日記在校內展示。

3.讓閱讀改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