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社會實踐篇(2)(2 / 3)

父母禁語

“哇,破了那麼大一塊,還流血了呢,疼死了!”

孩子在外受到傷害,本來心裏就不舒服,家長再說:“哇,破了那麼大一塊,還流血了呢,疼死了!”更增加了孩子的恐懼感,家長朋友們,您願意讓您的孩子雪上加霜嗎?

“總是你不好,要不人家怎麼跟你打架呢?”

孩子在外受到傷害,希望能在家裏得到一線安慰,可父母開口就是一句:“總是你不好,要不人家怎麼跟你打架呢?”多讓孩子傷心呀!長此下去,孩子在外麵受到傷害回家也不會說了,或根本不敢與小朋友去爭論,因為父母總是說是自己不好,他寧願當孩子好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容易產生膽小怕事、退縮不前的心理,影響他的心理健康發展。

親子溝通心法

同情和安慰孩子,有益於親子溝通。

98.“孩子,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缺乏主見

有些孩子缺乏主見,遇事總是拿不定主意,猶猶豫豫,不知該怎麼做,他們往往會去求家長或朋友幫忙。

在生活中有的父母也會幫孩子拿主意,但是卻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於是本來可以辦好的事情反而會一事無成。

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事情,對孩子的後天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注意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己拿主意的習慣,這樣的父母也不必為孩子大包大攬,孩子也因之得到自由發揮的空間。

案例分析

孩子遇事拿不定主意,也就是沒有主見,表現為人雲亦雲,隨大流,沒有自己的主見,缺乏個性和自信。因此,要想使孩子有主見,還是先從培養自信心入手吧。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它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幹什麼都行,總覺得不如別人,對自己力量的認識和可能達到的成就估計很膚淺,不穩定,完全從屬於別人的評價。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語言評價孩子的各方麵的表現。對孩子說:“孩子,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父母要不斷豐富孩子知識,從各方麵提高他的能力;創造條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對他做的事情,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他對自己的認識,從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齡小,對是非判斷標準還很模糊,他們主要是按自己喜愛和厭惡的情緒來判斷人物和事物的是與非。孩子模仿性強,控製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壞,看別人怎樣,自己就跟著別人學,難免會有些不當的言行。

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盲目地隨從別人。關注孩子從眾心理的種種消極表現並引導其向積極方麵轉化,對形成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有著重要意義。

父母禁語

“你看×××做得多好!”

家長切忌以懷疑或否定的語言對孩子說話,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這很容易使孩子懷疑自己的力量,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孩子要向別人看齊,加重了孩子的從眾心理。

“你應該這樣!”

生活中有些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或“你應該那樣”,讓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子走。孩子像一頭牛一樣,被父母牽來牽去,有的孩子雖然能夠按照父母所指的路子走下去,但自己總是沒有主見,遇事還得聽大人的。試想想,父母能跟大人一輩子嗎?這樣的孩子以後能在社會上立足嗎?

親子溝通心法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

99.“寶貝,自己試試看,你會做得很好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動手能力差

北京大學曾招收了一名高考狀元,當然他的學習成績是頂呱呱的了,而且他的知識很豐富,人也非常聰明。可是,剛入學不到半年,這位狀元就3科考試不及格,按照學校的規定,他要被勸退回家。狀元的母親從外地來到京城,了解到原來是孩子自己不會照料自己,經常忘記了上課的時間和地點。母親很傷心,苦苦哀求學校再給孩子一次機會。麵對母親的痛哭流涕,學校答應再給半年的時間。孩子的母親就向單位請了假,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問房子,專門給兒子洗衣、做飯,提醒孩子準時上課,逐漸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半年過後,當孩子能初步照料自己後,母親才離開北京。

案例分析

孩子動手能力差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主要與家長的養育方式和提供的生活環境有關。有的父母非常能幹,做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剝奪了孩子鍛煉自己動手能力的機會。有的父母過於低估孩子的自主能力,認為孩子太小,什麼事都做不了,做不好,甚至擔心孩子損壞東西,於是包辦一切。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為知識白領,認為孩子隻要學習好,動手能力差一點也沒有關係,忽視了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手巧才能心靈”,孩子的動手能力強還可以使孩子更加自信、勇於探索,在鍛爍孩子動手能力的過程中,責任心、愛心、恒心都能得到培養。因此,家長一定要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他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洗手、洗臉、脫衣等小事情;孩子大一點,可以讓他自己打掃房間、洗一些小物品,如手絹等,幫助爸爸、媽媽拿一些較輕的物件;再大一點,負責照料目己喂養的魚,給花澆水,洗碗、拖地、整理衣服等。孩子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很樂意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父母要及時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如“孩子,你做得很棒!”當孩子不願意自己動手時,你可說“孩子,自己試試,你會做得很棒的!”當孩子做不好時不要心急,不要自己馬上替他做,更不要輕易責怪他,從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對一些略微有些難度的事情,家長可以給予孩子指導。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責任心。孩子通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還可以體會到要想收獲就必須付出的道理。有些孩子可能剛開始對家務事很感興趣,時間一長,就有些厭煩。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堅持,要養成孩子自己做家務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恒心,千萬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