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社會實踐篇(2)(3 / 3)

父母禁語

“你隻管好好學習,其他事就不用操心了。”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讀書,是不惜一切代價。隻要看見孩子捧著書本,便會說:“你隻管好好學習,其他事就不用操心了。”還有些父母,對孩子讀書時提出的要求有求必應,鉛筆給削,茶水侍候,果盤備好。父母認為這樣做,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支持孩子的學習,但他們沒有想到,這樣做還會重演高考狀元的悲劇嗎?

“你如果做好這些事,獎你十元錢!”

父母希望用“如果做好這些事,獎你十元錢!”之類的話,來刺激孩子的動手能力,這種方法是不大好的。孩子對錢的認識是從大人那裏得到的。他首先知道有了錢才能去買奶喝。爸爸、媽媽上班掙回來的就是錢。而大款的家庭花錢如流水,孩子便會認為錢來得很容易;下崗工人手裏攢著的錢就掰著花、算計著花,有時還因為沒有錢而苦惱。孩子便認為錢來之不易。

用錢來刺激孩子好好做事或學習,富者、窮者都有,他們的目的是相同的,希望孩子能夠更為優秀,但孩子得到了錢,就去花,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大手大腳的毛病,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可是不利喲。

親子溝通心法

溺愛反而害了孩子。

100.“遇到問題多思考,從中找出規律,我相信你能做到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不能“舉一反三”

有家長反應說,孩子做題總是老師教哪道題他會哪道,不教就不會,從來不去推理想象,本來是同一類型的,隻是變換了說法,孩子也不會,這可怎麼辦呢?

案例分析

一個人,不管其知識功底是深是淺,隻要他能夠多方向地思考問題,來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那麼他的頭腦就相當靈活,思維就相當活躍,他的創新想法也就會源源不斷,汩汩而出。孩子不會舉一反三,一定是他沒有好思考的吧?

隻有不斷將思索的方向擴展,在事物間建立起普遍性的聯係,才能從一個發明走向另一個發明,由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家長試用下麵的方法引導您的孩子去認真思考,看看效果如何

1.引導孩子事物的尋找共同點

事物之間總有或遠或近、或大或小的聯係。孩子們抓住了這些聯係點,就是抓住了一張網,可以輕鬆地撈起豐碩的魚。常常提醒孩子:“遇到問題多思考,從中找出規律,我相信你能做到的!”

2.提醒孩子關注事物的不同點

不同點對於事物才是更為重要的,一個事物之所以有別於其他事物,關鍵就在於這個不同點上。孩子們通過認真觀察,發現其中細微的差別,就可以從一個跳板跳到另一個跳板,不斷地向前發展。

3.加強舉一反三的訓練

例如,做數學題,用一種方法、方式解出了一道題,家長應督促孩子盡快去做相關的題目,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其他科目也是同樣的道理。

4.肯定孩子的思維跳躍

孩子們常常會有一些奇妙的想法、新奇的創意,他們的思維不是亦步亦趨的,而是跳躍的。這是好事,家長要充分給予肯定。

父母禁語

“這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

作為父母,竟然說自己的孩子笨,還嘲諷他“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孩子的自尊心能不受到傷害嗎?你知道“笨”這個字的分量嗎?怎麼忍心把這個字加在自己孩子頭上呢?

親子溝通心法

嘲諷會讓孩子失去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