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社會實踐篇(1)(3 / 3)

父母禁語

“你真是笨!連這種事都做不好!”

孩子認認真真地幫媽媽做事,媽媽竟用“你真是笨!連這種事都做不好”這樣的話來責備孩子,也未免太不公平了。應該道歉的是母親呀,因為母親未經考慮,讓孩子端菜,很可能會把菜灑在地上,錯的當然不是孩子。

親子溝通心法

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94.“你是個做菜的天才!真是媽媽的好幫手!”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想幫媽媽做菜時

最近,十歲的蕭蕭總是吵著要幫媽媽做菜,媽媽怕火危險,始終沒答應孩子的請求。

其實,孩子是喜歡做菜的,不僅是女孩子,男孩子亦然。如果從小就有技巧地引導他,他可能會對做菜情有獨鍾。很多孩子不隻是喜歡而已,還會發揮相當的獨創性,展現出一副天才小廚師的模樣。

案例分析

既然孩子喜歡做菜,就讓他盡情享受做菜的樂趣吧。若是幼兒期的孩子,即使隻是媽媽抓著他的手切菜,心裏也會覺得“這道菜是我做的”。結果,原本不太愛吃的蔬菜,由於是自己“烹煮”的,所以也會“津津有味地”送進嘴裏。

就算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也可以讓他在火上做菜。為了安全起見,大人要在一旁看著,但如果是做煮咖哩或濃湯、烤魚這些菜,孩子往往會處理得頭頭是道。

孩子可能會運用大人想不到的材料組合和烹飪方法,做出很多“創新菜”。味道或許不太令父母滿意,但家長應對他的廚藝給予讚美,並衷心為他有做菜的意願而感到高興:“你真是個做菜的天才!真是媽媽的好幫手!”這樣的稱讚說多少次都可以。味道差或許是因為某個地方出了差錯,就算母親不開口,他也會好好反省。然後決心“下一次要做得更好吃,做得更出色”。

父母禁語

“還是很難吃,又失敗了!”

孩子滿心歡喜地為父母做了一道菜,正準備領功時,卻聽到媽媽說:“還是很難吃,又失敗了!”孩子心裏能不難受嗎?他下次還有信心再做嗎?

“你還小,這些事不用你做!”

有的父母因為孩子小就不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常常責備孩子:“你還小,這些事不用做!”實際上要開發兒童的智力,讓孩子從幼兒時期就學會嚐試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而父母不許孩子嚐試,會把孩子培養成呆子或者懶漢,您希望您的孩子成為這樣嗎?

親子溝通心法

注重孩子做事的過程,不必在乎結果。

95.“我的好寶寶,你已經觀察到了一部分,這很好,不過你看那邊還有……”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不喜歡觀察周圍的事物

星期天,父母帶著7歲的歡歡和5歲的樂樂去動物園。回家後,歡歡和樂樂為動物園裏有3頭雄獅,2頭母獅,還是2頭雄獅,3頭母獅爭論不休,以致父母隻得再帶他們又去了一趟動物園。事實是:歡歡說對了。

案例分析

孩子不喜歡觀察與父母平時缺少對這方麵的培養有關,要想讓孩子從小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父母可要下點的功夫了!

比如孩子看見什麼,聽見什麼,觸摸什麼父母就應告訴他什麼,用簡短、清晰的語言說出事物的名稱。例如:認各種玩具、餐具、家具、小動物等,從孩子感覺事物開始,使他認識的東西越多越好。

隻要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衣食住行、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日月星辰、磚瓦沙石,甚至生老病死都應當教,使他們認識的事物越來越多,表象越來越豐富,好奇心和求知欲越來越強。

在培養孩子觀察力時,父母應注意多提問題,當他觀察到一部分時,父母應及時鼓勵,並引導他再繼續觀察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東西,使孩子的觀察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對孩子說:“我的好寶寶,你已經觀察到了一部分,這很好,不過你看那邊還有……”

父母禁語

“你沒看見那邊還有大象嗎?”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必須通過孩子自己的眼睛去看,讓孩子自己去發現事物。切勿對孩子說:“你沒看見那邊還有大象嗎?”把看到的事物直接告訴他,那樣容易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哪有好玩的好看的,爸爸媽媽會告訴我的,不用我去發殃,等著吧!這樣下去孩子的觀察力何時才能培養起呢?

“笨死了,連那麼大的大象都沒看到!”

父母用“笨死了,連那麼大的大象都沒看到”之類的話嘲笑孩子不喜歡觀察是不對的。大凡人都有缺點,孩子更不用說了。孩子出現缺點父母不是耐心教導,進行說服教育,而是嘲笑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不利於孩子成長。

親子溝通心法

允許孩子有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