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你真了不起,其實你很會收拾東西。”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整理自己的東西時
孩子整理東西,是以他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如果是大人的話,可以收拾得更好、更妥當。不過,假如孩子本人並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或不愉快之處,就應該以“這樣做也很好”的話給孩子的收拾方式做個評語。
據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很多時候,具有創造性的人,其辦公桌在他人看來往往是雜亂不堪的。相反,將自己的東西收拾整理得一塵不染、井井有條的人,與有創造力的人相比,反而能在行政事務方麵表現出很強的能力。
案例分析
孩提時代是人一生中最具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時代,不論何種類型的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每一天都有可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所以說,缺乏創造力的成年人不要急於下“孩子的收拾隻是敷衍了事” 這樣的結論喲!不過,我們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不影響生活及讓彼此都能舒服過日子的情況下,從整埋習慣開始學起吧。
在這個過程中,稱讚是必不可少的。“你真了不起,其實你很會收拾東西”為孩子建立自信心,假設家裏大多數的地方仍然被扔得亂七八糟,但是隻有一個地方確實整理得很整齊,那麼也應該好好地稱讚他一番,比如“你真了不起,其實你很會收拾東西”之類的話。
孩子和大人其實是一樣的。與其抱怨他的不是,不如衷心地讚揚他幾句。客觀地評價他成功的方麵,這可是對他最好的鼓勵呀!既然有了成功的嚐試,孩子也會開始考慮在其他方麵多用點心。
父母禁語
“讓我來告訴你,應該這麼收拾。”
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不可能事事都能如大人所願,“讓我來告訴你,應該怎麼收拾”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性,這可不是每位家長所希望的吧!
親子溝通心法
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訴孩子。
90.“孩子,小心點兒,你能做到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想幫父母做自己比較難做到的家務時
小美珍4歲半了。一天她的媽媽買回了食品,正在廚房打開冰箱,準備把雞蛋往冰箱裏放。當媽媽把放雞蛋的盒子從冰箱裏拿出來放在桌子上,然後把雞蛋從買來的食品袋中拿出來時,美珍便伸出手去抓雞蛋,也想幫著把雞蛋放到冰箱的雞蛋盒裏。媽媽生怕她把雞打了,想製止,可又不知該怎麼說才好。
案例分析
在孩子看來,能幫媽媽幹活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一有機會便躍躍欲試,父母沒有理由不成全孩子。4歲的小孩,辦這件事確實有些困難,但隻要小心點,還是可以做到的。“孩子,小心點兒,你能做到的!”有媽媽在一旁提醒和鼓勵,孩子的信心就會大增,一定能將較難做到的事做好的,必要時媽媽還可以在旁邊保護,萬一出現意外,可立即采取補救錯施。這樣堅持下去,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一定會逐漸增強的。
父母禁語
“你會打碎它們的,最好讓我來做這些。親愛的,等到你長大一點兒再來幫忙好嗎?”
沒等孩子開始做這件事,媽媽就預言說“你會打碎他們的”,好像孩子真的打碎了似的,這無形中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她心裏在想:我太小了,根本就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還是乖乖地等“大一點兒”再說吧。
親子溝通心法
不要輕易對孩子下結論。
91.“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好嗎?”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追問“為什麼”
放學後,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回家。這時,天空下起了大雨,孩子好奇地問:“媽媽.天為什麼會下雨?”媽媽回答說:“因為天覺得熱了,它身上就掉汗了!”孩子又問:“為什麼天熱就會下雨?”媽媽又說:“下雨就不會熱了啊!”孩子再問:“為什麼下雨就會不熱了呢?”媽媽有些發愁了,結結巴巴地說:“因為……因為……我也不知道。問得太多了,煩人,不要問啦!”
吃晚飯的時候,孩子開始問爸爸:“爸爸,我們為什麼要吃飯呢?”爸爸說:“肚子餓了嘛!”孩子接著問:“肚子為什麼要餓?”爸爸回答說:“你想想,我們每天都要做好多的事情啊,那得用多少力氣?肚子能不餓嗎!”孩子再問:“為什麼我們要用力氣才能做事呢?”爸爸有些不耐煩了,說:“廢話!你走路不用力氣能行嗎?好了,吃飯不要說話,太沒有禮貌了!”
案例分析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接觸到許多新事物,對其產生好奇感,這是很正常的。因此,他問得越多,問得範圍越廣闊,越說明孩子善於觀察新鮮事物,喜歡動腦子,這樣的孩子智商一般都比較高,家長應該高興才對。可見,提問題是孩子的一種正常現象,可以幫助孩子開發智力和思維,從而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麵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應該正確對待,先弄清楚孩子問問題的真實目的,然後再回答。
孩子驚恐不安地看著媽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惹媽媽生氣。也許孩子不會明白,為什麼媽媽不允許自己問為什麼呢?的確,孩子諸如此類沒完沒了的為什麼,常常弄得家長張口結舌,惱羞成怒,隻好粗暴地阻止孩子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