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逼迫孩子去上學,有的孩子就會離家出走和產生其他行為問題。
兒童逃學除了上述心理學上的主觀原因外,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教師和家長教育的失誤
某些學校在片麵追求升學率的思想指導下采取分快、慢班,考試排名次,加班加、搞題海戰術,甚至超出教學大綱的範圍,搞難題、偏題、怪題等一係列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學方法,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對孩子要求甚高,除了學校的功課外,還要求孩於加碼加點補外語,補數學,學電腦,學鋼琴……一個星期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孩於接受不了,甚至產生了消極對抗情緒,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喪失了學習信心。
學生由於“跟不上”或“不堪其苦”等原因,從厭學發展到逃學、棄學。幹脆隊學校一走了之,更成問題的是當學生逃學後,個別教師不是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而是采取聽之任之,諷刺挖苦或向家長告狀方式,企圖借家長的壓力,把學生壓回學校。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某些家長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感到心灰意懶,徹底絕望,因為在他們眼裏,從童年時代起,“家”就一直是他們最感安全的地方,爸爸媽媽是他們最親最親的親人,現在,父母對自己尚且如此,這個家還有什麼可留戀的呢?
受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長期影響著成人,也同樣影響著孩子的幼小心靈。尤其近年,受“全民經商”、“一切向錢看”的思潮的衝擊,有些孩子剛剛上了幾年小學,就知道所謂“讀書不掙錢”的錯誤論點。厭學甚至逃學、棄學。作者最近在心理門診中碰到一例,非常典型,值得深思。
壞人的引誘
個別學生由於年幼無知,識別能力差,易輕信別人。很易在壞人的引誘下逃學和離家出島如何糾正孩子逃學的不良行為積極尋找逃學的原因對學習沒有興趣,覺得枯燥無味的孩子,家長應努力幫助孩子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對學習中碰到難題、成績差的孩於,家長應耐心輔導,培養孩於克服困難的決心。對於因學習成績差,喪失學習信心而逃學的孩子,家長應仔細分析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改進學習現狀,增強其學習信心。總之,要根據不同的原因,有的放矢,采取相應措施。一旦孩子的學習有所進步,應及時表揚,以強化良好行為的形成。
孩子逃學千萬不能以武力來解決,壓住你的怒火,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談談,比如“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能告訴我為什麼不想上學嗎?”引出話題,加強親子溝通。
如果孩子逃學是緣於學習成績不良,家長和教師就應於孩子一人學,就幫助他們把學習搞上去;如果孩子中途出現成績不良,應注意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讓孩子迎頭趕上。隻要學習有成績,逃學一般就不會出現。
孩子在逃學之前,總有跡象,或裝病,或不願意談論學校。這時,作為家長就應警惕,隻要發現及時,幫助得力,逃學就可避免。
孩子剛逃學時,內心是很痛苦的,不時為罪惡感所擾。這時,如果得以發現(一般容易發現,隻要一檢查作業,隻要觀察回家時的表情,餡就露了出來),及時教育開導,與老師聯係,持真誠歡迎態度,才是挽救孩子的最佳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