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你可能不願提前告訴孩子要帶他去看醫生,一旦他走到醫院門口,就會發現自己呆在一具可怕的地方,前次的噩夢又重現了,他朝大街上衝去,竭力避免看見那個讓張開口,手裏拿著電動小圓鋸的人。力不讓孩子知道他要去看醫生的原因,是你母體會到孩子看醫生確實是一種痛苦,然而又不能不那樣做,至少還可以把孩子領到醫院裏來,父母應該明白,這樣做反而增加了孩子的抵觸情緒。
父母禁語
“走,讓爸爸、爺爺、奶奶都陪你去!”
“走,讓爸爸、爺爺、奶奶都陪你去!”哇,去個醫院讓這麼多人陪著,大可不必吧!寶寶去醫院看病,全家人前呼後擁的,這樣無形中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以為看醫生是多可怕的事情,從而加深對醫生的恐懼感。
“好孩子,一點都不疼,不要害怕!”
不要說“好孩子,一點都不疼,不要害怕”或“那個醫生隻是想和你聊聊”來欺騙孩子,那樣會讓孩子覺得你不夠誠實,有損你在孩子心目的形象。應該先與醫生談一下孩子的病情,當醫生告訴你這次檢查用較長,而且還會有一些痛苦時,父母一定不能對他撒謊。如果想安定孩子的話,你最好說:“是的,檢查要受一點,時間也許會很長,但我會一直在這兒陪著你。我知道看醫生不是什麼好事,但又不得不這麼做,這對你的病會好處的!”孩子得到的父母的理解,也許會愉快地接受治療。
親子溝通心法
給孩子減壓,是你義不容辭的責任。
83.“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能告訴我為什麼不想上學嗎?”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逃學
一位母親滿麵愁容地說:“我的孩子12歲,今年上小學五年級,學什麼東西一學就會,很聰明,尤其喜歡擺弄半導體、收音機等電器方麵的東西。剛上小學時,成績很好,但越來越不對頭,越來越不要讀書,他老是說,上學沒意思,一點興趣也沒有,還不如玩電子遊戲、做生意來勁,成績一塌糊塗,全部‘紅燈"。眼看馬上就要畢業,要上初中,我們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聽就是不願讀書。為此,我和他父親做了許多工作,一點用也沒有,我們真是傷透腦筋了。”我問孩子:“你為什麼不上學?”
孩子說:“沒意思,不來錢。”我又問:“那你父母會同意嗎?將來沒有文化怎麼辦?”孩子說:“我家門口都是做生意的,多掙錢,我不管父母同意不同意,我個子大,會說會做,我想做生意,我想開個電子遊戲機室,自己掙錢,自己好玩,有啥不好?讀書又不來錢,反正我不要讀書,再講也沒有用。”
案例分析
一般地講,性格內向、自我中心傾向和自卑感強的學生,如果學習成績不良,受到老師或同學的非難和拒絕,就會發展為逃學以至離家出走。
逃學有幾個階段,開始是由於學習成績不良,受到教師或集體排斥,在學校裏產生不適應障礙,火上列校的積極件。這時,想曠課與必須到校的動機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最後,逃學的動機終於取勝而拒絕到校。如果家長不知道或默許逃學,那麼,逃學就成為持續性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