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寶寶,幼兒園裏有許多新朋友和你玩,多好呀!”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很難適應新環境
從家庭的個體生活走向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可是一個不小的變化喲!由於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特別是接觸的對象不同,孩子會感到不習慣,不適應,產生怯生、恐懼的心理,出現哭鬧、逃跑、不肯吃飯、不肯午睡等現象。這種現象有時會持續一兩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
案例分析
進入幼兒園前,有的爸爸媽媽常用“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之類的話來恐嚇孩子,這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以為幼兒園是一個多麼加人可怕的地方呢,從而給孩子適應新環境增加困難。
寶寶不願意接受新環境,是因為對新環境不了解,從而產生恐懼、怯生的心理。這時,爸爸媽媽應該相信老師會親切地關心孩子,盡量避免自己同孩子多接觸。比如用“寶寶,幼兒園裏有許多小朋友和你玩,多好呀!”之類的話來鼓勵孩子去幼兒園,使他盡快適應新環境。為了讓孩子能很好地適應新境,家長還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心理準備工作。入幼兒園前,不妨帶孩子先去幼兒園玩一玩,與老師交談交談,以消除孩子的怯生心理;通過參觀幼兒園的活動室、玩具櫥、遊戲室等設備,增進孩子的羨慕和愉悅情感;孩子通過看一看幼兒園小朋友們歡樂的活動場麵,從旁體驗一下幼兒園富有情趣的集體生活,促使孩子產生不久就上幼兒園的自豪感。孩子有了進入新環境的意願,就為他將來適應新環境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2、生活習慣的培養。給孩子安排與幼兒園相適應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每天中午睡午覺等,這樣進入新環境後就容易適應新的生活製度。
3、生活能力的培養。應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自己脫衣上床睡覺。大人勞動時,可以讓孩子在身邊學著剝剝豆兒,拿拿工具;外出時可以攜帶孩子同往,盡可能讓孩子多接觸外界的人和事。這樣可以增進孩子的獨立性,減少孩子的依賴性。
父母禁語
“不聽話就送你上幼兒園!”
孩子快上幼兒園了,要到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環境,心理本來有些緊張,父母又用“不聽話就送你上幼兒園”來恐嚇他,更加重了他的恐心理,為孩子適應新環境增加了困難。
親子溝通心法
恐嚇隻能使結果變得更糟。
82.“寶寶,爸爸給你講個英雄的故事好不好?”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怕看醫生
洋洋生病了,發燒,咳嗽,媽媽要帶他去看醫生,可是洋洋最怕看醫生了,他知道去醫院看醫生自己可能會吃苦頭的——挨針。但是,生了病不去看醫生怎麼能行呢?於是,媽媽對洋洋又哄又勸,洋洋卻執意不去。媽媽生氣了,對洋洋大聲嗬斥,洋洋卻又哭又叫。洋洋的媽媽感到感到十分為難。
案例分析
孩子怕看醫生,自然就是害怕疼痛,害怕打針、吃藥。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孩子以往的經曆或聽人講過吃藥打針的痛苦造成的。因此,成人平時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教育,使他們了解生病看醫生、打針吃藥是治療疾病的必要方法,而不能把這些作為嚇唬孩子的手段,使孩子在心理上對醫生產生恐懼。寶寶對明知可怕的事情反抗性可是很強烈喲!
此時,父母可給孩子樹立一個勇敢的正麵形象。如請看過醫生且表現勇敢的孩子現身說法,或成人有聲有色地講個令人敬佩的人物故事,用“寶寶,爸爸給你講個英雄的故事好不好”這句話來引出話題,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對這些形象產生學習和模仿的願望,從而把看醫生的可怕,在心理上消除或降到從屬地位,然後及時地把這些形象和孩子自然聯係起來,用鼓勵的方法使模仿的要求變為孩子自我表現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是能夠接受醫生治療的,也可以忍受打針吃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