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人際交往篇(2)(1 / 3)

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應和他多多溝通,與他一起玩遊戲、下棋等,帶孩子多參加一些大型捐助活動。比如孩子在“希望工程”捐款活動中捐出自己的零花,你要不失時機地表揚、鼓勵,如對孩子說;“爸爸相信你會做得很好!”讓孩子明白惟有用熱情才會換來熱情。這樣,在強化孩子熱心行為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抑製了“冷漠”心態的滋長。

最重要的是訓練孩子的“同理心”,所謂同理心,是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體驗情感。也就是設身處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樂他人之所樂。例如,可以開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換位活動,使孩子理解、體驗角色的內心感受,改變原來的冷漠態度。

父母禁語

“你怎麼能這樣對待爸爸呢?”

對於孩子,責備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爸爸看到兒子對自己那麼冷淡,心理十分生氣,是可以理解的,但用“你怎麼能這樣對待爸爸呢”來責備孩子是不理智的選擇,因為好樣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對他更加冷漠。

親子溝通心法

讓孩子心情愉悅地改正自己的缺點。

78.“我知道你很優秀,但要知道一點水最終還是離不開大海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缺乏團結意識

鄭曉是個聰明伶俐的男孩,家境富裕,生活優越,學習成績十分優秀,但他卻很自傲,總以為自己高高在上,瞧不起別的小朋友,從來不和他們一起玩。媽媽看到孩子的情況,心裏犯愁。

案例分析

鄭曉的這種表現是“自我為中心”,他認為:惟我獨尊、惟我最行,沒有人能夠比得上我。其實,他這種心態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表現,必須引導他走出固步自封的天地,教他學會與人交流,他才能健康成長。

鼓勵孩子同周圍的人交往,了解孩子同朋友及周圍人們的關係,讓孩子知道“一點水最終離不開大海”的道理。

為孩子尋找一個大集體,使孩子能廣交朋友,認識社會。孩子到了6歲左右就開始接受正式教育,一個嶄新的成長階段開始了。在這一階段,父母必須教孩子學會成為集體中活躍的成員,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能了解到在集體範圍內,可以使用各種方法發揮個人能力。為了尋找樂趣,必須教會孩子在集體中有效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促進交流。他們還必須學會為他人的利益做出貢獻,從而得到成人、同齡人和新朋友的讚許。這種本領為孩子長大以後,成為社會一名有成就的成員,並能善於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方麵奠定了基礎。這一切都需要父母的關心和理解,需要父母對孩子及其朋友的新認識。看來要想培養一個真正優秀的孩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喲!

父母禁語

XX學習不好,不要和他玩!

父母為了防止孩子和某些學習不好的同學玩,就命令孩子:“XX學習不好,不要和他玩!”不許孩子與他交往,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學習不好的同學不一定其他方麵不好呀!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優點,也許您的孩子還會從學習不好的孩子身上學到其他優點呢。

親子溝通新法

鼓勵孩子時,多說幾個“我知道”、“我相信”等。

79.“孩子,家永遠是你避風的港灣。”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不受歡迎

星期二是顧偉所在學校的“家長開放日”,顧偉的媽媽一大早就來到兒子所在的四(1)班聽課。

下課後,顧偉的媽媽站在教工辦公室的窗口,觀察兒子的表現,發現平時在家喜歡說笑的兒子,課間休息時間,一直沒有玩伴。操場上,很多孩子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在玩耍,顧偉卻一直是孤零零一個人。有時,他在歡樂嬉戲的同學身旁溜達。從顧偉那羨慕的眼神來看,顧偉是很想加入同伴的行列的。顧偉的媽媽連續觀察了三次課間休息,情況都差不多。她隱隱覺得自己的兒子正受到同學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