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時,她趕緊找到兒子,問他為什麼不和其他同學一起玩耍。顧偉小聲回答:“他們不願意和我玩。”媽媽問他為什麼,他卻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
案例分析
孩子不受同伴歡迎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孩子剛從外校轉入,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被同伴視為“外人”,不被同伴團體接受。隨著彼此認識的加深,“外來”的感覺日益淡化,孩子會逐漸被團體作為“自己人”而接受。這是來自外部的原因。
二是孩子在競爭性活動中,一心隻想自己贏,並不關注跟別人的配合,有時口出惡言,甚至與人打架。
三是孩子喜歡道人長短,愛吹牛,動作粗暴不謹慎等,容易引起別的同學的不悅,當然也就不願接近他了。
四是孩子的身體運動技能較差,不能與別人協調起來,這樣,在一些有點競爭性的遊戲活動中,孩子便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五是孩子缺乏談話技巧,不能用合適的語言把自己的需要傳達給別人,也不理解別人的需要和想法,因此,他的行為往往是唐突的、以自我為中心的。
如果兒童失去朋友,或者不被同伴所接受,容易對自己產生不滿、自卑等情緒,並出現社交退縮,把自己封閉起來;
同時,由於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不滿,會使兒童容易產生對社會的強烈不滿,嚴重時引發反社會情緒和行為;
和同伴關係的不好會影響人的心境:悶悶不樂、抑鬱,嚴重的時候會使兒童產生自殘、自殺等念頭和衝動行為。
和同伴關係不好所帶來的焦慮會使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學習心態不佳等。同時,由於與同伴關係不良,兒童因此會喪失許多和同學進行學習交流的機會。這些都可能間接地影響到兒童學習潛能的充分發揮,影響到兒童的學業表現。
既然孩子不受歡迎會帶來這麼多的危害,家長可得注意了。
要積極關注孩子的交友情況。像關心孩子的身體、成績一樣,積極關注孩子的交友狀況。當孩子向父母講述學校裏發生的事時,家長要認真傾聽;如果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或者陷入困境,家長應該及時向孩子提供谘詢和幫助。
家長應該與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係。在與老師聯係的時候,除了需要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紀律表現以外,不要忘記關心一下孩子的交友情況。
了解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當孩子與同伴的關係出現問題時,作為幫助孩子擺脫困境的第一步,家長應該充分了解分析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對孩子的了解絕對不能隻根據孩子與家人的交往情況來判斷,而是要深人孩子所在的學校和班級,根據孩子與同伴的相互作用情況來判斷。通過對孩子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分析,確定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麵的長處和短處,然後,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開展訓練。
訓練孩子的交往技能。對兒童進行交往技能的訓練,是一種可行的辦法,可以幫助孩子順利進人同伴群體,也讓他以後能為他人和社會接受。家庭可以成為對孩子進行社交技能訓練的最佳場所。因為,家庭是兒童進行社會活動的第一團體,而且孩子在這裏是非常“安全”的,沒有被排斥和拒絕的擔憂。訓練內容可以包括介紹自己的情況、詢問別人的情況、表達興趣、接受或拒絕對方等等。
對孩子多多安慰。家長應該向孩子表示關注、理解和同情。不要在孩子麵前“大驚小怪”,誇大問題的重要性和嚴重性。就該故作輕鬆地表示:問題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嚴重;問題不難解決;同學們可能是一時誤會,隨著了解的加深和自身的努力,問題會得到解決的;家長願意和孩子一起麵對這個問題,幫助他處理困難。最後,可以向孩子強調:“家永遠是他避風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