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人際交往篇(1)(3 / 3)

案例分析

從孩子的天性來說,孩子是樂群好交的,那些孤僻離群的孩子大多數不是緣於天生,而是由於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

有的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容易形成孤僻離群的壞習慣,這與兒童缺乏與同伴在一起的情感體驗,特別是孩子在幼年時,常被關在家裏獨自玩耍,不與其他孩子有交往,更別說有密切關係了。另外,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過分照顧和遷就,兒童生活在自己家中的小天地裏什麼都很順心如意,而當他到幼兒園、學校等集體環境中時,就會感到陌生、害怕,並且要遵守集體的規則,會感到一切都不如家中如意。因此產生了案例中晴晴那種心理。

鼓勵孩子走出家門,為孩子提供與同伴接觸的機會,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是醫治孩子孤僻離群的最佳良藥。金句“寶寶,我們去外麵找小朋友玩好嗎?”正為孩子創造了這個條件。

父母禁語

“不想去就跟奶奶在家呆著吧!”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對孩子的教育原則應是:家人不要太親近兒童,兒童應該與年齡相同的兒童生活,然後才能學得與人相處之道。兒童總是與家人在一起,就會產生依賴式的自卑心理,將來步入社會就會感到很難適應。“不想去就跟奶奶在家呆著吧!”偏偏為孩子提供了多與家人接觸的機會,這不是與專家的觀點相悖嗎?

親子溝通心法

親子勾通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吧!

77.“爸爸相信你會做得很好!”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產生冷漠心態

爸爸出差回來,看見兒子王明放學回家,高高興興地走到兒子身邊,問:“兒子,想爸了嗎?”沒想到兒子毫無表情地哼了一聲便走到自己的房間,這令爸爸心裏好難受。他不知道自己朝思暮想的孩子為什麼對他這樣。

案例分析

冷漠心態是人際交往的障礙。人與人的交往不僅僅是物質的交流,信息的溝通,也是心靈與情感的互動。你經常對別人缺乏熱情,怎麼可能期盼別人對你投入熱情呢?

冷漠心態還是情感健康發展的障礙。少年兒童時期是情感發展的重要時期。情感包括很多要素:良好穩定的情緒、責任感、集體感、集體主義情感、同情心、美感等。冷漠心態使人不可能保持積極的愉快的情緒,它與責任感、集體主義情感背道而馳,缺乏起碼的同情心,也不可能產生對美的真切體驗。

孩子產生冷漠心態,和家庭教育有關,比如當孩子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車,當孩子給上坡的三輪車助上一把力,當孩子把自己的新書送給貧困地區的友伴,當孩子為正在發愁的奶奶送上一杯茶,當孩子出現這些“熱心”行為的時候,父母沒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反而責怪他多管閑事,漸漸地孩子就會養成對任何事或人都漠不關心的習慣。因此,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及時采取措施融化這顆冷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