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孩子卻不同,他們即使到了四五歲,甚至更大一些,還是一見到陌生人,一到了新環境,就會局促不安,不敢說話。如果參加什麼活動,他們也會畏縮不前,膽怯害羞。這種持續時間過長的怕生現象,不僅會影響孩子與他人的交往,也會使孩子失掉許多學習和嚐試新事物的機會,而且還會影響孩子成年以後的生活。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怕生?應該怎樣幫助怕生的孩子呢?
孩子怕生可能有這三個方麵的原因:首先,人的天生氣質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活潑,有的內向拘謹;其次,孩子必須在他所熟悉的環境裏獲得充分的安全感,他才能把這種安全感轉移到陌生的人或事物上麵去,比如說如果家裏缺乏歡樂和溫暖,媽媽或爸爸沒有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依戀,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膽怯怕生;另外,如果孩子從小很少見到陌生人,缺乏在眾人麵前露麵的體驗,父母也很少給他一些適度的刺激,那麼孩子也會難以適應陌生的環境和事物。總之,怕生是孩子一種消極的自我保護。
對這類孩子,父母要多多關心,金句“寶寶,我們去遊樂園玩好嗎?”既尊重孩子,又為孩子創造了與外界接觸的條件,這種兩全其美的事可是每位愛長都想幹的喲!無論工作多忙家長都要盡可能地騰出時間,為孩子創造與條件,多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遊戲,教會他如何與其他小朋友建立友好和睦的人際關係。也可以邀請小朋友到家裏玩,讓孩子倒水、拿糖果,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學會自己招待小客人。家長外出購物時,可以帶上孩子,一些問商品、問價錢的事情鼓勵孩子去做。與人交往時,鼓勵孩子打招呼,交往後,鼓勵孩子說再見等等。
父母禁語
“怕什麼呀,又不會吃了你!”
父母不能用說服教育來對待幼兒的感情,而是說什麼“怕什麼呀,又不會吃了你”、“已經五、六歲了,還這麼膽小”等等之類的話責備他,幼兒會接受這些嗎?這反而會使心理本來就十分恐懼的孩子更加害怕了,我想,每位家長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吧。
“寶寶,阿姨來看你了,給她表演個節目好嗎?”
接觸來訪的客人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但父母也不必一定要勉強怕生的孩子向客人打招呼,也不要總是對孩子說:“寶寶,阿姨來看你了,給她表演個節目好嗎?”更不要覺得孩子怕生有損自己的麵子,不然孩子更會感到不安和焦慮,對於克服怕生的心理沒有好處。
親子溝通心法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76.“寶寶,我們去外麵找小朋友玩好嗎?”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孤僻離群怎麼辦
晴晴的媽媽在37歲才生下這個女兒.疼愛之心自不必說。晴晴稍有頭疼腦熱都會驚動全家人的每一根神經,家人對她可謂處處關心,事事包辦。當晴晴3歲時,到了該上幼兒園的時候了,全家人把小晴晴送到幼兒園,可剛去了一天,她說什麼也不肯去了,一到幼兒園就哭得像個淚人似的,媽媽和奶奶都跟著掉眼淚。看到此情此景,奶奶便說:“你看孩子多可憐,她不願意去就別勉強了,還是留在家裏,讓我帶吧。”就這樣,晴晴在奶奶身邊又待了兩年。和奶奶在一起時,晴晴很少出去玩,大部分時間在家裏聽奶奶講故事或自己一個人過家家。
看著周圍小朋友們在幼兒園都進步不小,媽媽決定再次送晴晴上幼兒園。這回晴晴好像長大懂事了,不像以前那樣苦惱。但據老師反映,晴晴在園裏和其他小朋友表現不一樣。她從不主動和其他小朋友說話,也不和他們一起玩。當別的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打鬧時,晴晴總是自己一個人在一邊玩。老師讓小朋友們回答問題時,別的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而晴晴從來不敢舉手。老師把她叫起來.她回答的聲音也很小,像蚊子哼哼。晴晴在園裏總是一副鬱鬱寡歡,與小朋友們格格不入的樣子。可晴晴媽媽卻說:“晴晴在家裏可不這樣呀!”的確,晴晴是個“兩麵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