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害怕情緒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但並不是說家長可以對此可不管不問,相反,對於這種現象爸媽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孩子尚處於心理的發育期,過多、過強的害怕情緒會影響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以致日後出現軟弱、缺乏自信,過度依賴大人等。金句“每個人都有恐懼的東西,能夠克服恐懼真的很勇敢噢!來,鼓起勇氣試試。”讓孩子增加自信,幫寶寶戰勝恐懼。
父母禁語
“不要害怕!”
最好不要對孩子說“不要害怕”之類的話,因為這些話不僅不能安慰他,還會影響他們的真實感覺,應該讓孩子知道恐懼是正常的,有時甚至是有益的,爸媽會理解並幫助他的。
親子溝通心法
先仔細觀察,然後再說話。
59.“寶寶,媽媽和你說件事好嗎?”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患有神經質
馬軍從小身體瘦弱,父母關係不太和睦,因此他的心情十分惡劣,馬軍得不到父母更多的關愛。母親對馬軍要求嚴格,態度也很嚴厲。這樣,馬軍的性情就很孤僻、冷漠,記憶力也不太好,學習成績極差。漸漸地,馬軍變得神經質起來,常常因母親管教他而大發脾氣,又哭又鬧,撕書砸東西,他母親感到十分驚奇,經常跟外人說:“我的兒子就跟瘋了一樣。”
案例分析
根據馬軍的表現,他可能患上了神經質。
孩子神經質主要表現為忽而過於興奮,忽而又過於壓抑等現象。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遺傳的影響。有專家調查研究認為:父母均為神經質性格,子女神經質性格的機率將近50%。
2.環境的影響。如家庭中成人的突然故去,使孩子受到強大的刺激,受不了如此打擊,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應該先對孩子說:“寶寶,媽媽和你說件事好嗎?”讓孩子有個思想準備,然後再慢慢告訴孩子所發生的事。
3.與家庭教育與關。爸爸媽媽的教養方式粗暴,常責打、謾罵,造成孩子身心負擔過重,使孩子難以承受。孩子的智力活動負擔過多,思想包袱太重,影響大腦神經活動,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該如何對待這樣的孩子呢?
適當減少孩子的課外作業,把課餘時間還給孩子,讓孩子有較多的時間去戶外活動。家長要正確認識和估量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及智力水平,對其學習要實事求是,注意循序漸進,不要期望過高,更不要操之過急。還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對兒童神經衰弱,一般不主張用藥。隻要減輕其精神和作業負擔,注意勞逸結合,加強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其病完全可以自愈。
父母禁語
“寶貝,告訴你吧,咱們家出大事了!”
盡量讓孩子少受刺激,如家長對孩子說:“寶貝,告訴你吧,咱們家出大事了!”就是正常的孩子也受不了,更何況有神經質的孩子呢!”
親子溝通心法
讓孩子單純些,不該他知道的事情就不要讓他知道。
60.“孩子,你是最棒的,從你身上能找到很多的優點。”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
八歲的麗麗經常對媽媽發牢騷:“媽媽,我的眼睛怎麼這麼小呀!”“我的皮膚也太黑了吧!”“鬲壁的小朋友都比我高出那麼多了,我的個子也太矮了吧?”“是不是人人都比我好呀?”等。媽媽聽到女兒的一連串牢騷,搖頭歎息。
案例分析
孩子有這麼多的煩惱,很明顯是缺乏自信心,父母應該先找到其形成的原因,隻有找到了病根,才能藥到病除。病根從哪裏找呢?這還得請父母先反思一下自己。
一般來說,孩子缺乏自信心,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關愛和保護,或是對孩子斥責和批評過多。父母的這兩種教育方法雖然不同,但其教育結果都是一樣,那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金句“孩子,你很棒,從你身上能找到很多的優點!”先讓孩子肯定自己的實力,不會比別人差,每個人都要經過學習才得到知識。孩子是沒有自信,但父母一定會幫助他。不過,要注意,孩子的消極想法已根深蒂固,想憑一兩句話就奇跡般解救他,絕對不可能。但這種說法是個好開始,媽媽接下來要定下有建設性的方法去幫助他。
父母禁語
“哎,你也確實不如別人呀!”
“哎,你也確實不如別人呀!”這是那位媽媽對孩子一連串牢騷的的回應。問題出在哪兒呢?看來媽媽也對女兒失去信心了,不知這位媽媽想過沒有,這樣說更加深了他“我就是這麼差”的觀念,會令孩子的思想越來越消極。
親子溝通心法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相比。
61.“沒關係,下次會成功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比賽輸了
孩子下課回來,垂頭喪氣地對你說:“今天在學校比賽輸了!”很多父母雖然為孩子感到難過,卻往往會輕視他們悲傷的情緒。隨便安慰一下後,便催促孩子去溫習。可憐的孩子,其實他想表達的不是比賽輸了,而是希望父母能聽的他傾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