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生活休閑篇(3)(2 / 2)

孩子不願意受約束,是嫌父母在跟前嘮叨、管都,從而使他們不能無所顧忌地支玩耍。其實,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讓孩子有嚐試、創新、探險的機會,他們才能養就自信心和安全感,漸漸脫離父母的嗬護,不再作個受繩線牽引操弄的玩偶。

因此,請家長們允許孩子擁有更多的自由。孩子到了學齡時期,不妨適度給他一些空間,教他為自己負責(例如:可以騎腳踏車去同學家,到了先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等等),等他漸漸長大,才會懂得如何安排更多的自由、接受更大的挑戰。過度的保護或管束(不可以出去玩;即使沒有危險性也不可以嚐試新奇的事物……)隻會阻礙他的成長和能力的養成。

家長在讚美孩子時適度要運用自由。如果孩子可以獨立進行活動,注意安全又不造成他人困擾,記得稱讚他。鼓勵他繼續用類似的方法,在不違反事先約定的規則下,發揮自己的創意及能力,為自己做決定。

相信自己孩子。如果孩子知道你信任他,他會比較努力地維持你對他的信任感。例如,孩子放學後想走路回家,你也相信他不會在路上逗留,不妨告訴他:“我相信你放學後會直接回家,所以,如果真的不想搭校車,就走路回來吧。”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期望和他的責任。

父母禁忌

“哇,你怎麼又去危險的地方玩了!”

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允許就做了某件事,例如到危險的地方玩,請家長不要大發雷霆、打他或罵他,說出“哇,你怎麼又去危險的地方玩了”這樣的話。因為嚴厲的處罰不會讓他學到如何負責任,隻會讓他怕你,下次做了類似的事情後,不再告訴你。

親子溝通心法

給孩子點自由,讓他自由飛翔吧。

50.“你們上課很辛苦,放學後想和同學玩玩,這我理解,但要先回來告訴我們,經我們同意後再去好嗎?”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放學回家晚

李飛的學校5:30就放學,他平時走5分鍾路就到家了。可是這天他5:50了還沒有到家,李飛的爸爸、媽媽很著急,就打電話到學校去,可學校值班老師說學校早放學了。媽媽又打電話到同學家,可這位同學也不知道。媽媽到周圍看了看,也沒有他的影子。媽媽隻好在家著急地等。等到6:20,李飛回家了。

媽媽非常生氣,說:“你看看幾點鍾了。你幹嗎去了?我們到處找你,學校和同學那裏都問了,都不知道你幹什麼去了。你還知道回家。”

王忠知道自己做了一件錯事,就小聲說:“幾個同學約著到球場上去踢球了。他們非要我去。”

“你應該讓張明帶個信回來,害得我們幹著急。以後可不許這樣了。”

案例分析

孩子放學沒有打招呼就去玩是不對的,但家長不應該訓斥他,要先了解孩子放學後不願意回家的原因。

比如家庭缺乏溫暖或家長過於嚴厲,總對孩子的行為斥責,孩子為了逃避,不願回家,寧願找借口在外麵多呆一會兒;現在獨生子女回家後沒有玩伴,所以他們願意與同學放學後玩一段時間,然後再回家;父母一方對家庭不負責任,經常晚回家或不回家,孩子也會這樣;有些時候孩子晚回家是因為在學校有活動,如體育比賽、值日等,有的是到同學家做作業,父母一定要弄清楚他們的活動。

經常回家晚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搞清楚他們是否與表現不好的孩子混在一起。如果是這樣,家長一定要製止他們的交往。

孩子回家晚隱藏著不安全因素,家長要隨時注意孩子。

比如提前告訴孩子放學後的要求,而且要經常反複提醒他們,“放學後,不允許在街上玩,直接回家來。”

“如果要到同學家去玩,先回來告訴我們,經我們同意後再走。”

“如果同學約你打球,你要打個電話告訴我一聲,但6:30前必須回家。”

父母禁語

“跟你說了出去去玩要打招呼,你沒聽見啊?”

如果孩子經常外出打招呼,偶爾出現不招呼的現象,家長應先問明原因,再提出建議,如:“如果學校臨時有什麼事情耽誤很長時間,你可以讓同學帶個信回來或打個電話給我。”

“你老在外麵混時間,你想什麼人是這樣的,隻有流氓。”

哇,還沒有聽到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流氓”,那麼他們又為何隨意給孩子貼上“流氓”的標簽呢?也許他是想通過侮罵來使孩子屈服於他吧?可各位父母請不要忘記:隻能使孩子反感。甚到至於做出一些意不到的事情,那樣結果可就慘了!

親子溝通心法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