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生活休閑篇(3)(1 / 2)

孩子聽到這句話,會有什麼感覺呢?會不會感到不舒服?會不會感到很想抗拒爸爸媽媽?父母如果想借這句話來教導孩子,讓他們不再丟三落四,相信作用不大吧!而且還可能起到相反作用。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爸爸媽媽反而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孩子聽了,心裏一定會非常難受。當孩子聽到爸爸媽媽責備自己“總是記不住……”,就好像是判定他不能夠糾正壞習慣、永遠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孩子其實很重視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父母說話時,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且這句話似乎在不斷地提醒著孩子:“你每次都是如此。”孩子便很容易這樣想:“自己真的很沒用啊!”他或許會看不起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會有進步。這樣下去,他們或會連痛下決心改掉這個惡習的力量也沒有。“唉,連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看自己。”一旦孩子常常這樣想,要他改掉惡習便難上加難了。

親子溝通心法

不要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

48.“這是早餐,隻好在校車上吃吧!真擔心你會胃痛!”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貪睡

蜷縮在溫暖的被窩內,許多人都不願起來,尤其在寒冷的冬日,鬧鍾響過了,按他一把,倒頭又再睡,總要把時間弄得萬分緊迫,甚至遲到才甘心。大人都是如此,何況小孩?

貪睡賴床給父母帶來的麻煩可多了,好不容易把寶寶從床上拉起來,但孩子仍然睡眼惺忪,刷牙、洗臉、穿衣的動作又拖拖拉拉,不吃早餐又怕沒體力,吃了早餐又怕上課遲到,孩子會給老師懲罰……最後連自己上班也遲到。

案例分析

孩子貪睡一個原因是怕外麵冷,不想從被窩裏出來;另一個就是懶惰了。對貪睡的孩子不要在他匆匆忙忙上學時嘮叨個不停,應對他表示關心,如:“這是早餐,隻好在校車上吃吧!真擔心你會胃痛!”孩子聽了這話也會為自己的行為很抱歉。真正的說教是待孩子回家之後才開始。要再次表示關心,讓孩子明白父母並非責怪他,而是擔心他。孩子感到父母的關心,也會開始認真地反省自己貪睡的毛病。要相信孩子,他也不想這樣的,他隻是還未能夠做到好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罷了。給他信任,他會改善的。

誰沒有試過賴床,可能父母的經驗還要多呢!不如試試與孩子互相交流心得,試試把鬧鍾放得高一點,讓自己一定要站起來,才可以關掉鬧鍾鈴聲,看看效果如何?

父母禁語

“喊你多少遍也不起來!今天又來不及吃早餐了,不吃早餐……”

急急忙忙上學的時候,孩子心裏知道會來不及吃早餐,不用父母再三重複。如上文所言,其實孩子心裏也不好受,還可能要捱餓呢!當自己在匆忙之際,他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協助,而父母不但不幫助他盡快出門,還在喋喋不休地責罵自己,就算明知是自己不對,也可能會埋怨父母的不關心、不體諒。一大清早便帶著一股怨氣上學,怨自己,又怨爸爸媽媽。雖然遲起床是不對,但也不要錯上加錯,讓孩子怨自己之餘又懷著壞心情過一天,這又何苦呢?

“你再不起床,去晚了老師會生氣的!”

如果父母老是威脅孩子:“你再不起床,去晚了老師會生氣的!”孩子很快就知道,父母不過是在放空炮。有時候,嚇嚇孩子的確會讓他們動作快一點,可是還是沒有教會孩子如何自動自發,準時起床,達不到糾正孩子貪睡的壞習慣的目的。

親子溝通心法

握著孩子的手,讓他知道你關心他。

49.“我想信你……”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不願意受約束

ll歲的張小靚星期六想和同學去逛百貨商場,然後看場晚上7點的電影,大約9點半以後再回家。媽媽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女兒的要求,“五年級的孩子可以自己去逛百貨商場、看電影嗎?”

“媽!求求你讓我去嘛!”小靚不停地說服媽媽,“其他的同學都去過了,隻剩下我。她們都笑我像個小木偶一樣,什麼事都不會自己做!“

“可是,讓你們自己去逛商場我真的很不放心。”媽媽回答。

“大家都這樣,為什麼我就不行!”小靚開始掉眼淚。

“小靚,我先打電話給馬星星的媽媽,”小靚的媽媽希望有更多時間來做決定,“你和馬星星是好朋友,我想看看她媽媽是怎麼決定的。”

最後,媽媽們決定讓孩子們星期六去逛百貨商場兩個小時,晚上如果要看電影,必須有一個大人陪同。這樣,孩子有某種限度的自由,大人也比較安心。

“媽!這種規定太無聊了吧!”小靚很不高興。

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