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生活休閑篇(2)(2 / 2)

很多小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會非常興奮地幫忙整理玩具,幫媽媽擺餐桌、掃地、倒垃圾,可一旦他們發現這些活在重複,很無聊,就會躲得遠遠的,把父母的要求當作耳旁風,左耳進右耳出,你說你的,我幹我的。

對於這種情況,當孩子偶爾收拾他亂丟的東西時家長要及時地鼓勵,“寶寶這次做得很好,我很需要你幫我。” 先肯定孩子的成績,然後再讓他感覺到你需要他。我想聰明的孩子一定會樂意幫你的。即使做得不太令家長滿意,也應該這麼說。這樣孩子就對自己有信心,以後可能會做得更好。

父母禁語

“媽媽求求你了,別再亂丟東西了!”

媽媽說:“媽媽求求你了,別再亂丟東西了!”孩子會想:“哦,原來在我不幹活的時候媽媽還會求我。”不錯,以後繼續,專等媽媽來求我,讓我也過一把大人癮。孩子有這麼心理以後還會自覺地收拾自己的東西嗎?

親子溝通心法

哀求隻能使孩子變本加厲。

46.“哇噻,你真了不起,竟能幫媽媽拖地了!”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把地拖髒了

五歲的莉莉搶著要為媽媽拖地,媽媽哪舍得讓自己的小寶寶幹那些活呀,可想到這也是鍛煉鍛煉的好機會,就把拖布交給了她。莉莉拿著比自己高一頭的拖布在地上畫來畫去,不過看樣子不挺認真的,不一會兒就汗流滿麵,莉莉又拿小髒手擦自己的臉,這下可好,成了個“大花臉”了,媽媽從廚房出來,看到客廳的地濕一塊,幹一塊,本來想指責他,可看看站在那裏的“大花臉”,還得意洋洋的等著她表揚呢!媽媽該怎麼辦呢?

案例分析

孩子還小,不可能事事都做得令父母滿意,如果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事都那麼完美,將是一件很可悲事。我們不應該追求孩子做事的結果如何,而在於做事的過程。孩子辛辛苦苦幹了那麼長時間,己經付出了勞動,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該得到父母的肯定。做母親的可以仔細體會一下,自己在做家務的時候,若能有人在一旁對自己的成績加以肯定,一定會感到更加輕鬆的。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媽媽能勉夠為孩子擦擦汗,並對他加的讚揚,比如“哇噻,你真了不起,竟能幫媽媽拖地了!”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從而使他更加自信,今後繼續做下去。

父母禁語

“你看,說你不行,非得拖!”

“你看,說你不行,非得拖!”這樣明顯給滿頭大汗的孩子頭上潑了一盆涼水,這種“冷水浴”奉勸各位家長還是給孩子少洗為好。心想,原來自己確實不行,以後不要再幹了。

“你看,這裏沒拖幹淨,再重拖!”

孩子畢竟還小,他不可能事事都能做好,家長應該有這種心理準備,不能以一個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看到孩子沒拖幹淨就要求“再重新拖”,這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慢慢地厭煩做家務。

親子溝通心法

隻要努力了,就應該表揚。

47.“孩子,門……”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做事總是丟三落四

“再這樣下去,我看你連自己的腦袋放在哪裏都會忘記!”每次賴瑞忘記東西放哪或忘記關水龍頭、門、電燈時,媽媽都會這樣說他。賴瑞也很想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東西,可是10歲的他似乎總有更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賴瑞,你不能再這樣丟三落四了。”有一天下午,賴瑞的爸爸對他說,“你的家庭作業老是忘了帶回家,不但作業本丟過、鞋子丟過,現在連你生日時才送你的棒球手套也丟了!”

“可是手套找回來了呀!”賴瑞抗議道,“我放在小喬家裏,他昨天已經還我了。”

“我知道。問題是你太健忘了,不是忘了該做什麼事,就是忘了東西放在哪兒。”

案例分析

孩子不是忘了該做什麼事,就是忘了東西放在哪兒,是因為他還小,注意力、理解能力,根本還未發展成熟,他們不可能事事都能讓爸爸媽媽如願。

不如試試清楚地給予孩子指示。例如孩子忘記關門,便說:“孩子,門。”孩子忘記關上水龍頭,便說:“孩子,水龍頭。”不用把孩子忘記的動作說出來。因為當孩子聽到“門、水龍頭”,便會很自然想起自己的過錯。由他們自行聯想起過錯,更是訓練他們記憶力的好時機!一般來說,反複多次提醒孩子,他自然便會記住,漸漸地養成習慣,就不用爸媽再三投訴了!而且孩子知道自己老是忘記,也會不開心、自責。各位爸爸媽媽就多拿一點耐性出來吧!

父母禁語

“我都說過多少遍了,你總是記不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