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哇,這個人是誰呀,畫得真漂亮啊!”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喜歡“胡抹亂畫”
明明3歲半,成天拿著彩筆在紙上畫個不停,有時還會在牆壁、地板上畫個不停,搞得整個屋子到處是明明的“美術作品”。媽媽本想製止孩子的這些行為,可看到孩子那神情專注的樣子,又於心不忍,不知到底該怎麼辦。
案例分析
3、4歲的孩子大多喜歡塗塗畫畫,如果此時父母能正確的引導,可能會成為一個“小畫家”呢?孩子塗塗畫畫,在大人看來那是在“胡抹亂畫”,而在孩子幼小的心中,卻是在完成一部巨大的作品。他認認真真地畫完後,有時還要拿到父母麵前讓他們看,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讚賞。塗、畫對孩子的各方麵發展都有好處,比如可使孩子手指的動作得到進一步鍛煉,到了4歲以後,孩子就可以接受書法、彈琴等訓練了,別外,對可創造力的培養的極有好外,因為他塗畫之前一定會想:“我該畫個什麼呢?畫什麼爸爸媽媽才會喜歡呢?”於是他就大動腦筋,有時還真能想出一些新奇的玩藝呢!
孩子在牆上、地板上亂塗亂畫當然是不好的行為,父母應為孩子創造條件讓他畫,比如在家裏放一個小黑板,買一些美術紙彩筆之類的東西。
當孩子完成一部“作品”時,媽媽要認真地看著,並對他的作品加以讚賞:“哇,這個人是誰啊,怎麼畫得這麼漂亮!”盡管畫得有時很糟糕,可他自己並不這樣認為,因為那畢竟是他辛辛苦苦的作的呀!孩子聽了父母的讚賞後一定會很高興地笑起來,然後畫一些更漂亮的畫拿給爸爸媽媽看。
塗鴉確實能表現出孩子的創造力,因為,這個時期的兒童,表達能力受到限製,所以能借著畫筆,揮灑出自己心中的意念,這本身就是件愉快的事。
父母禁語
“不許你再亂畫!”
孩子大多喜歡信筆塗鴉,隻要自己高興,紙上、地上、沙發上、牆壁上,便會成為他們即興“創作”的畫布。父母以“不許你再亂畫!”這樣的話上前製止,他們有時不僅充耳不聞,而且還越畫越來勁兒。我想個中原因,該從“不許”兩字上找一找吧?
“你畫的那是什麼呀,難看死了!”
孩子的作品雖然很不完美,但他也費了一番苦心,父母說一句;“你畫的那是什麼呀,難看死了!”打擊了孩子作畫的極積性,也許孩子再沒有作畫的興趣了,這樣的結果有哪位家長願意看到呢?
親子溝通心法
命令對親子溝通有害無益。
39.“孩子,我們一起把這些東西收拾一下好嗎?”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喜歡“揀破爛”
帥帥的媽媽說,她的兒子不知什麼時候對破爛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什麼小藥瓶啦、小彩色粉筆頭啦、彩色糖紙啦等等,一點沒用的東西,既髒又爛,他都拾回來,還專門找一隻抽屜盛著,簡直成“破爛大王”啦。星期天,帥帥的媽媽在家搞大掃除,趁帥帥不在家,把他那些破爛東西一古腦給扔進了垃圾箱。不料,帥帥回家找不到他的那些“寶貝疙瘩”,傷心至極,對媽媽大吵大鬧,要媽媽賠,鬧得媽媽不得不去垃圾箱揀回一部分給他才算罷休。
案例分析
有位心理學者道出了兒童收集“破爛”的奧秘:兒童收集物品並非有什麼用,隻是一時感興趣而已,是“為了收集而收集”。感興趣而收集的東西,才會產生價值。
家長對孩子的這種心理應給以滿足,還可以適當地引導孩子把那些“破爛”歸類,運用征詢的口氣對孩子說:“孩子,我們一起把這些東西收拾一下好嗎?”幫助孩子把破爛整理得整齊而有序,讓孩子十分情願地接受你的提議。
父母禁語
“收集這些破爛有什麼意思?”
“收集這些破爛有什麼意思?”豈有此理,竟把孩子辛辛苦苦揀回的東西說成是破爛,也太不盡人情了吧?你把孩子的物品視為“破爛”,孩子們卻認為那是“寶貝”呢!要知道,兒童收集物品沒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他也不懂什麼功利和目的呀!他們隻憑興趣而收集,為收集而收集,收集本身就是他們目的,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是有價值的。父母如果對此橫加指責,便會導致他的抵觸情緒,覺得父母太不近人情,太冷酷了。
親子溝通心法
不要在孩子發泄怒氣。
40.“提起勁試試,你會越來越快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做事特別慢
有些孩子做事總比別人慢半拍。吃飯慢,穿衣服慢,甚至做遊戲也比別人慢,整個人都處於慢節奏中。這不僅不利於孩子各種良好的心理品質,而且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將來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因此父母要注意糾正。
案例分析
孩子做事慢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孩子過去做事時,曾嚐試過自己做,父母卻不允許,結果孩子習慣受父母指揮,自立能力比較差;第二,家長經常逼迫孩子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令孩子對事情失去了興趣,做事因此也慢了起來。針對這兩個原因家長可采取以下幾個措施來試試。
竟管孩子做得慢,家長也應不失時機地鼓勵鼓勵,比如“提起勁試試,你會越來越快的!”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