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談論故事中的人和事,交流彼此的看法,常對孩子說“我們一起來讀好嗎”,會對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會有好處的。
3.讓孩子們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非凡魅力。
因特網雖然模糊了時空的界限,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對文字的疏遠,必然會讓我們失去欣賞文字所蘊藏著的深沉的魅力的機會。電子產品和書籍的最大不同在於:電子閱讀物缺少了一種富有質感的觸摸感,隻有紙質閱讀物獨具一種令人備感踏實的親和力。當你靜心閱讀,以平和的心態在字裏行間徜徉,你就能發現你已經不知不覺走進了一片迷人的宮殿,那裏麵的奇幻,會使你流連忘返。
4.和孩子一起製定閱讀計劃,指導孩子閱讀經典。
孩子的閱讀習慣應從識字開始,隨著孩子識字能力的提高,家長就需要有意識地指導孩子閱讀,在全麵了解孩子的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製定閱讀計劃。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自然是孩子閱讀的首選。讓孩子們的心靈與大師們交流、碰撞,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文字裏所蘊藏著的瑰寶。
父母禁語
“不喜歡閱讀就寫不好作文,快去讀書。”
家長千萬不要用強硬的口氣對孩子說:“不喜歡閱讀就寫不好作文,快去讀書。”讓孩子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很容易使孩子對閱讀更加厭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我偏不讀,你能把我怎麼樣?”讓孩子愉快地閱讀,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你什麼時候能把興趣轉到讀書上!”
孩子在學校天天和書本打交道,業作興趣很難再轉到讀書上去。正像我們久吃一類食品,總想換一下口味一樣。孩子愛看電視不愛讀書,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一個難題。父母常常指責孩子:“你什麼時候能把興趣轉到讀書上!”孩子的興趣關鍵在培養,而不是用責備的口氣去強迫。
親子溝通心法
多為孩子想想,有益於親子溝通。
35.“你喜歡看課外書這很好,不過要有時間限製。你說對嗎?”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過於愛看課外書
現在學生中有一個怪現象,不喜愛學校設置的課程。看到課本就頭疼,卻對課外讀物很著迷,就連考試前,也舍不得放手,讓老師家長都非常生氣,結果考試考砸了再對家長說謊,自己代替父母簽名欺騙老師。
案例分析
事實上,十二三歲的孩子,正值智慧突破時期,對知識的有強烈的好奇感,若父母從中阻撓,不但不會提升他對課業的學習興趣,還可能使孩子失去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因此,對於家長來說,正確引導孩子看課外讀物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放學回家後的這段休息時間可以看課外讀物,但是到了做功課的時間就不能再看了。或是視孩子當日作業的多少,適當增減孩子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隻要孩子能將時間調配得當,閱讀課外讀物不但不會妨礙孩子的功課,反而是拓展孩子知識領域的方法。
此外,應注意孩子所讀課外書籍的性質。最好與老師合作,請老師介紹適合孩子閱讀的書,以免孩子為不良書刊所害。
金句“你喜歡看課外書這很好,不過要有時間限製。你說對嗎?”既肯定了孩子的愛好是好的,又對孩子提出了要求,最後還征詢孩子的觀點,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父母禁語
“課外書會影響學習,不許看!”
有的父母為了不使孩子因讀課外讀物而成績退步,有些父母會用禁止的方式阻撓孩子閱讀課外書籍。常對孩子說:“課外書會影響學習,不許看!”哇,這樣的父母也太殘忍了吧?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孩子有孩子的天地,況且不一定書本上的知識才是知識,課外讀物裏也有我們要學的呀!
“看課外書可以提高你的作文水平,多多看吧!”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提高作文水平”,但忽略了讀課外書要有個限度,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如果孩子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讀課書上,那他的課本知識能學好嗎?
親子溝通心法
請不要對孩子說“不許”、“不準”。
36.“你已經努力了,沒關係,慢慢來……”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學習效率不高
一位初中女學生平時學習非常刻苦、認真,是全班最用功的,大家給她取了個“學習機器”的外號。她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她甚至不放過任何看書的時間,包括吃飯、走路、上廁所等,甚至說夢話也在背英語單詞。班主任每每訓斥那些不認真學習的同學時,總會拿她作榜樣:“你要是有某某同學十分之一的學習勁頭,我肯定能考上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誰隻要看一眼她鼻梁上的那副像酒瓶底兒一樣的眼鏡,立即就會明白“書蟲”是個什麼樣子了。然而,她的學習成績卻很平常。所以有些同學私下裏嘲諷她說:“我要是能像她那樣沒明沒夜地學,而取得不了好成績,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後來,她高考考了三年,才勉強考上了本地的一所師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