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我也認為絕不簡單呢!不過我很欣賞你那麼努力!”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想放棄課外愛好時(如吉它、美術、鋼琴的學習)
玲玲對媽媽說她喜歡彈鋼琴,媽媽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她參加鋼琴班。但玲玲上了兩堂課,便發覺雖然有趣,卻很辛苦。於是,有一天,她對媽媽說:“我不要上鋼琴班了!我的手好困啊!”
雖然玲玲的媽媽本來就不想讓她上鋼琴班,看到玲玲又那麼累,自己也心疼,但她明白,這是鍛煉玲玲的好機會,讓孩子去麵對困難和挑戰。
案例分析
孩子想放棄自己的興趣,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學習太苦了,難已堅持下去,這時是媽媽出場的時候了,趕快不失時機地鼓勵孩子吧,鼓勵他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堅持下去。但說時易,做時難,孩子感到辛苦、苦惱,繼而想放棄,絕對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認為絕不簡單呢!不過我很欣賞你那麼努力!”玲玲的媽媽首先表示體諒、認同她的感受,“我也認為絕不簡單呢!不過我很欣賞你那麼努力!”讓玲玲覺得她的感覺被理解。媽媽亦同時表示欣賞她的努力。
玲玲聽到後,心裏舒服多了。因為她不是真的想放棄,隻是想發牢騷。媽媽當了一個很好的聆聽者,不加入太多意見,讓她把心事說出來後,使她感到媽媽支持、欣賞自己。於是,也就以此作為推動自己繼續努力的動力了。
父母禁語
“當初可是你自己堅持要學鋼琴的,現在怎麼……”
父母在事後對孩子作出批評,對解決事情毫無用處,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孩子會覺得父母不但不體諒自己,而且還抱怨自己。父母強調“最初是他自己選的”,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壓力,亦會打擊他下次再作決定的信心。孩子也可能會因為父母的那種帶點“幸災樂禍”的態度而生氣。既然這些話有百害而無一利,倒不如說一些更有建設性的,更有助解決事情的話語,那不是較有意義嗎?
“你怎麼能前功盡棄呢?浪費金錢!以後不要再上什麼興趣班了!”
責罵孩子往往不是解決事情的好方法。這樣說雖然指出了做事不應前功盡棄,但卻沒有體諒孩子的感受。孩子會以為父母最關心的隻是付了學費,而不是自己的學習和心情。假如父母以不讓孩子再參加興趣班為懲罰方法,隻會局限了孩子將來的學習。我想這不是每個父母所希望的吧!
親子溝通心法
不要嘲笑孩子的過去。
26.“我知道你很努力,隻是有些疏忽,再算一次,你一定會做對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經常把會做的題做錯
一般情況下,父母幫孩子檢查數學功課時,發現他因粗心大意,而計算錯誤,而不是因為不懂,便會罵得更凶!原因是父母也替孩子感到惋惜。
案例分析
父母千萬要牢記,每個人都有疏忽的時候,孩子更不例外,孩子常常做錯題,可能是注意力不足,不小心而出錯的情況多一此。此時父母要做的是“體會”、“提醒”和“勉勵”孩子。如“我知道你很努力,隻是有些疏忽,再算一次,你一定會做對的!”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體會到他已正在努力,提高孩子對自己“不小心”的警惕,以及激發、誘導他繼續嚐試,幫助他建立自信。
當孩子還是算錯時,父母也請別生氣,仔細教導孩子,肯定他明白為何會算錯,再說些鼓勵的話如:“你已盡了力,最後一定會算對的。”“隻要明白了,再努力沒有什麼不行的。”教導孩子即使失敗了,也要不斷努力,才是幫助他克服困難的最佳方法。
父母禁語
“你永遠都是那麼不小心!”
任何父母不會相信孩子“永遠”都那麼粗心,他們這樣說,隻是為了提醒孩子注意,但做夢都沒有想到,這樣會給孩子造成錯覺,以為自己真的“永遠”都那麼粗心,幹脆破罐子破摔,不去用心加以改正。即使孩子天生較為粗心大意,也絕對可以藉著父母的鼓勵、提醒而進步!況且很多時候,孩子是被父母愈罵愈錯、愈凶愈慌。同時心裏隻顧自責:“自己真的沒用,隻差一點點最後還是失敗。”自然不會明白要繼續努力糾正才是重點。
“你給我做足一星期的數學補充作業!”
讓孩子做適量的作業,腦筋自然更靈活,也是一定的道理。但是,孩子是因為自己不小心,被罰做作業,那豈不讓他更害怕、更討厭數學?一星期的數學作業,會不會太多了?再說,即使孩子真的乖乖做好數學補充,粗心的習慣還是改不了,那不是讓他更加感到自己沒救了,對父母提出的方法也失去信心嗎?
親子溝通心法
憑主觀判斷去批評孩子,孩子會遠離你的。
27.“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讓我陪你一會兒……”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麵對書本發呆,不肯做功課時
一個初一學生的家長傷心地說:“我的孩子小學時在班上名列前茅,以高分考進了重點中學,我們全家都很高興。女兒從一名普通小學的學生一躍成為省重點中學的學生,她更是信心百倍,學習很努力,每天遲睡早起。誰知道期中考試成績在班上隻有30名左右。她很不服氣,發誓要趕上去。可期末考試下來又落到了37名。現在她時常麵對書本發呆,說不想上學了。一場歡喜竟然落到這樣的結果,做父母的該怎麼辦呢?”
看見孩子發呆,不肯做功課時,許多父母便立即會有以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