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道德品質篇(3)(1 / 3)

孩子長大後進入新的環境,語言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他們會自然而然改掉自己所說的髒話。所以在這些小節上,我深刻體會到父母耗費太多的精力去糾正孩子的這個毛病。當然。作為父母,對孩子的“口頭禪”和不文明的言談,日常交談中一旦發現可以而且也應當指出和教育,但不必小題大作,把它看得過於嚴重。

孩子有不良的口頭禪,家長不應要求他立即戒掉,應以“你覺得這句話好聽嗎”來引話題,慢慢引導改掉。當孩子有所進步時,一定要不失時機地進行讚撥和鼓勵。比如孩子偶爾一次沒有說“口頭禪”,家長可說:“孩子,你真棒耶!這次沒有說那幾個字。”

父母禁語

“難聽死了,以後不許再說了。”

孩子有不良“口頭禪”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戒掉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應該讓孩子從思想上認識自己的錯誤,逐漸改掉。

“再說口頭禪,我縫上你的嘴!”

孩子張口就是“口頭禪”,父母當然生氣,認為這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威脅他“再說口頭禪,我縫上你的嘴!”

實際上,小孩子說“口頭禪”,並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更不會有成人那樣的感受。

孩子說“口頭禪”是模仿來的。他發現一些“口頭禪”令成人特別敏感,最能引起他人的注意。

孩子對語言禁區懷有好奇心:為什麼不許說“口頭禪”呢?這什麼大人聽這些話就十分反感呢?越是不讓說,我偏要說,嘿嘿,好玩!

親子溝通心法

讓孩子自己作裁判,是親子溝湧的一副良藥。

22.“這次考得很好,我相信你是個誠實的孩子,如果真有作弊現象隻要能改正,努力學習,假成績一定會變成真實的,你能做到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考試作弊

陳琳的父親是聽陳琳的同學說的,說陳琳考試時與另幾個同學共同作弊,而且不隻一次。陳琳的父親嚴肅批評陳琳,陳琳卻振振有詞,說什麼大家都作弊,他若不作弊就考不過人家,在班上就要“吃鱉”……陳琳的父親聽後,感到問題非常嚴重。

案例分析

孩子畢竟是孩子,況且他們又不是生活在真空的世界,社會上的不正之風、虛假作假;學校教育片麵追求分數;家長教育過於重視學習成績;孩子友伴的友誼觀念偏離,把作弊視作“互相幫助”等等,都是導致當前有些學校裏考試作弊成風的不良因素。因此,要杜絕孩子的作弊行為,還需要下一點功夫。

如果也像陳彬爸爸那樣直接提出問題,孩子反而還會振振有詞地反駁你,孩子有孩子的理由呀,所以說這種方法是行不能的。

首先,應幫助孩子認識作弊的危害性。孩子年紀雖然尚小,但基本的是非觀念還是有的。他們明白違反科學是不對的,小偷是可惡的,別人的勞動成果不能剽竊等。家長應教育孩子,把考試作弊作為“違反科學”、“學習上的小偷”、“侵占別人勞動成果”來認識,牢固地樹立起“作弊可恥”的思想。

其次,幫助孩子切實提高學習效率。是凡刻苦學習,學有成效者,作弊的可能性少。家長要杜絕孩子的考試作弊,平時就應當下功夫,抓孩子的學習,輔導他們把學習成績搞上去。

再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德。在學習上培養獨立性,不依賴別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習慣;在道德上培養誠實、不弄虛作假、不損人利己、不侵占別人勞動果實等品質。這是從根本上杜絕作弊行為的措施。

如果明知孩子作弊卻不去揭穿,而是先表揚孩子考得不錯,“這次考得很好,我相信你是個誠實的孩子,如果真有作弊現象隻要能改正,努力學習,假成績一定會變成真實的,你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