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道德品質篇(3)(3 / 3)

親子溝通心法

理解孩子有益於親子溝通。

24.“寶寶,媽媽知道你心裏難受,可你想過沒有,那是一個集體呀!”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沒有集體意識

五歲的王玲平時活潑開朗,舞跳得也很好,在“六一”舞蹈大賽中,她也參加了,班裏一共有八名小朋友參加。在演出中,王玲不小心把手裏的花掉了,自己竟然哭著跑下台了。這一下,害得台上的其他七名小朋友也不能正常表演,那比竟是八人的集體舞呀,少一個怎麼能繼續演下去呢?節目演砸了,老師當然生氣了,對王玲說:你為什麼不趕快撿起花表演呢,看,因為你咱們班成了最後一名。沒想到王玲滿不在乎地說:“最後一名就最後一名吧,跟我有什麼關係呀?”老師十分吃驚,心想:這孩子怎麼一點集體觀念都沒有呢?為了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老師把這事告訴了王玲的媽媽,希望家長能與老師配合。可王玲的媽媽犯愁了,她不知自己該怎麼才好。

案例分析

孩子沒有集體意識是因為家長在家裏的時候很少注重這方麵的教育,孩子不明白自己與集體的關係,因此要想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首先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生活在一個集體之中(家庭、托兒所、幼兒園),自己有為集體爭光的義務,而且還必須為集體服務。此外,還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的利益與集體的利益是相聯係的,損害了集體的利益也就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當然,父母不可能把這些大道理講給孩子聽,但可以把這些道理和孩子的生活結合起來,讓他們從生活中,從一件件小事中領會到這些道理。比如,讓孩子與家人一起吃飯,感受到全家人相聚的歡樂;節假日訂個活動計劃,或探望老人,或出去郊遊,或搞點集體活動。

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更要注重家庭成員間的溝通,溝通主要是為了交流看法,形成一種平等、合作的氛圍,並不一定要全部按孩子的想法去做。一個在家庭裏有集體意識的孩子,以後才能很快地適應其他的集體生活。

對孩子說:“寶寶,媽媽知道你心裏難受,可你想過沒有,那是一個集體呀!”讓孩子心裏有集體觀念

父母禁語

“把自己管好就可以了,不要去管班裏的那些事!”

現在的孩子缺乏集體意識,與一些家長的教育方法也有關係,有的孩子是家中的“小皇上”,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他們不希望孩子在學校或幼兒裏幹一些掃地、擦桌椅之類的活,生怕累壞他們的小寶寶。隻教育孩子“把自己管好就可以了,不要去管班裏的那些事!”漸漸地,孩子養成了習慣,對班集體的事漠不關心,好像與自己毫無關係似的,這樣孩子的集體意識就會越來越淡薄。這對孩子以後的健康發展可是非常危險的喲!

“你怎麼能一個人跑下來呢?你就不想想別人該怎麼辦嗎?”

家長看到孩子這麼自私,沒有一點集體意識,心裏當然很不舒服,對著發脾氣:“你怎麼能一個人跑下來呢?你就不想想別人該怎麼辦嗎?”想用這話來激發孩子遇事多替別人想想,多替集體想想,不要隻管自己。可對孩子這樣大聲大吼的,孩子心裏能服你嗎?其實,孩子自己心裏也一定很難受,要不然他不會哭著跑下去的。因此,這時家長應該先對孩子表示理解,然後再為他講一些道理,使孩子心服口服。

親子溝通心法

自私是親子之間的一道牆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