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道德品質篇(3)(2 / 3)

孩子聽後,一定心裏很慚螝,決心以後再不這樣了。

父母禁語

“你這個不誠實的孩子,竟敢作弊?”

考試作弊當然不是一件好事,家長給孩子戴上一頂“不誠實的孩子”的帽子,孩子心裏能好受嗎?

“以後考試可不能再作弊了!”

孩子有作弊的壞毛病,千萬不能用“以後考試可不能再作弊了”來強調他的壞毛病,把那個壞毛病掛在嘴上,讓孩子時時想起,人常說:隻有想到才能做到。那麼他作弊的毛病就很難改變了。家長不如告訴他:“下次考試誠實一點,認認真真地做試卷。”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他要做的事情上,從而忘記以前的壞毛病。

親子溝通心法

善待孩子的過失吧,是解決問題的良藥。

23.“寶貝,你是個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如果你起床晚了,將會……”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沒有責任心

玲玲今年已經讀小學五年級了,可是卻還像小孩子一樣,凡事都要父母再三叮嚀、囑咐,否則就不會主動做好。例如早上,一定讓父母多次喊叫才會起床;衣服不替她準備好,她就不知道該穿哪一件;早飯,父母不催促就吃得很慢,以至上學遲到;又具經常忘在家裏,還要麻煩父母送到學校。最讓父母生氣的是,她做事沒有責任感,不是經常推說忘了,就是虎頭蛇尾。每次父母批評她,她都能接受,但事情過後,又故態複發,父母為此整天抱怨沒有辦法。

案例分析

一個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沒有責任心的人,是社會化的一種失敗,因為他很難形成社會的歸屬感,很難適應社會生活。我們應讓孩子從小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後果要由自己負責。如果在吃飯時間,孩子不肯好好吃飯,就先讓他停止進食,家長用不著端著飯碗跟著孩子去喂,等到他餓了以後再對他進行教育。讓孩子對饑餓負一點責任是有教育意義的。

孩子沒有責任感,主要是父母沒有給孩子擔負責任的機會,讓他去承擔不負責任的後果,而將責任推卸於父母。先誇獎孩子是個“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增強他的自信心,然後再用“如果你不起床將……”言外之意,出現什麼事後果自負。

不要老是將物質報償作為樹立責任心的動力。

要淡化有形的物質獎賞,代之以精神的愛撫和勉勵,如孩子每天下樓取報紙,他就應該得到大力誇讚,得到一個吻或一個擁抱。

另外,家長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父母應在親友麵前對他的盡責表示讚賞,以使他的好行為有一個長久的動力保持下去。

給孩子責任範疇內的事情定一個最後時限。

無論如何,別因孩子做得不夠完美而替孩子完成他應該做的事。

跟孩子講明後果,並讓其承擔“後果”

父母禁語

“唉,又晚了,讓我來幫你吧!”

要想讓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一點責,就千萬不要替他承擔後果,讓他自己去接受不負責任的懲罰,絕不能像這位母親一親,一句“唉,又晚了,讓我來幫你吧!”就又去為孩子承擔他沒有責任心所接受的懲罰。沒有責任心的是孩子,而不是母親,母親為什麼要替他承擔後果呢?

“你再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我將實行體罰了!”

孩子不負責任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父母要求過於嚴厲,即孩子隻有限製沒有愛;另一種則是父母極端縱容孩子,即孩子隻有愛沒有限製,當然在當今社會,後一種情況多一些,平時對孩子溺愛、縱容,突然有一天孩子做得有好就要體罰,孩子能接受嗎?因此,對於這樣的孩子體罰是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