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道德品質篇(2)(1 / 3)

這種“我要你給”式的教育,隻能誘導孩子一味向父母伸手,隻想到要,而不去想想要求是否合理;隻想到父母應該給予,而不去想想自己是否需要報答。孩子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東西就應該比小朋友、同學的好。長此下去,他會奢侈浪費的壞毛病。

親子溝通心法

不要縱容孩子的過錯。

18.“孩子,你喜歡花朵這很好,不過那是供大家欣賞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不愛惜公共財物

有些孩子認為,公共財物就是沒人管的東西,可以隨便損壞,如在公園裏隨便采摘花朵;亂塗亂畫,把兒童樂園的牆弄髒;亂丟亂扔幼兒園裏的玩具;撕掉貼在閱報欄裏的報紙等等。

這些對於成人來說是沒有公德心的表現,但對於孩子則要具體分析。例如,公園裏鮮豔的花朵,孩子對它能供廣大遊客欣賞和能改善環境等作用不易體會到,也不易理解,相反,花朵的美麗可愛是他直接感受到的,因而采摘下來,使公物受到破壞。

案例分析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什麼都知道,而是通過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地學習,逐步掌握各方麵的知識,才認識事物的美與醜的。孩子不愛惜公共財物,喜歡花朵便摘下來……這是因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公共財物是為大家而服務的這個道理,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不失時機地給他傳授一些知識,比如:“孩子,你喜歡花朵這很好,不過那是供大家欣賞的……”等等,讓孩子運用父母所傳授的知識去分辨自己行為的對與錯。因此正確的教育和指導,可提高兒童對公共財物的社會意義的認識,是使孩子愛護公共財物的首要條件。這種教育是用具體形象的語言事物來講清楚公物的社會作用,家長還應該正反兩方麵相結合,既要說清楚愛護公物的好處,又要揭示出破壞公物的害處,使孩子得到深刻的認識。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的作用,社會上愛護公共財物的人和事很多,家長要重視對兒童進行宣傳教育,使這些鮮明的形象成為鼓舞孩子愛護公共財物的力量。

再次,由小到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組織兒童參加愛護公共財物的活動,使他們在實踐中受到教育。

父母禁語

“反正沒人看見,高興就摘吧……”

孩子不正確的做法家長應以適當的方式立即製止,切勿放任自流,認為:“反正沒人看見,高興就摘吧……”長此下去,孩子可能當眾表現得很好,而在背後會幹些不應該幹的事情,這種教育方法可要不得呀!

“再損壞公物我要打你!”

有些父母想用“再損壞公物我要打你”之類的話來矯治孩子的壞行為,希望當壞的行為出現時,罵的力量可使他感覺難過,進而促進這種行為從內心裏消除。豈不知這樣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用傷及自尊心的方式對待孩子,年幻小的會害怕、懷疑,年齡大的則會產生反感心理。不論如何,這樣都無法達到父母當初采取責罵態度時所預期的效果。

親子溝通心法

清楚說明不可接受的行為。

19.“你得了一分吧!隻要你好好玩,就會取勝的。”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學會了“造假”

小丁的爸爸喜歡下圍棋,他想教會小丁,一方麵培養孩子的興趣,另一方麵下圍棋可發展孩子的智力。因此爸爸專門買了一副新棋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