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處,陳大媽釋然地預備離開這個“氣質願望井”。她冷不防回頭看一看井水,隻見井水反映出三個俊朗的年青人,笑容可掬地看著陳大媽。看!聰明和敢於冒險的老大,成為了一個出色的記者;而乖巧專注的老二,正埋頭苦幹地進行他的實驗,他就是一個科學家的料子;雖然老三不愛循規蹈矩,但他勇於學習新事物的特質,使他成為具時代觸覺的藝術家。
每位家長要留意孩子日常生活習性、喜好和氣質,因材施教。雖然“三歲定八十”,但是後天的管教方式、家長的愛心和堅持,最終決定孩子的未來。
行,你一定行:培養孩子的自信
“你是非常聰明、非常好的孩子。”在對孩子的教育之中,父母應該最常用的就是這句話。每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父母應該用這句世上最美的語言幫助他擺脫內心的苦惱。
每當孩子痛苦和失落之時,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你一定行,我相信你。”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太弱小,在他的人生之中會遇到很多難題,而我們就要竭盡全力來支持他。人生難免有失落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失去信心的時候,更何況是孩子呢?隻有讓孩子信心十足,他才能在未來的人生中敢於麵對一切挑戰,才可能擁有幸福。
孩子的信心從何而來?來源於有效的誇獎,尤其是父母的誇獎。
孩子需要誇獎,需要鼓勵。“誇”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讓孩子鼓足勇氣。謹記:孩子是“誇”出來的。
孩子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對自己的能力沒有絲毫信心。當他戰戰兢兢地把他的第一篇文章遞給我時,我就注意到他表露出的缺乏信心。
讀完他寫的文章後,我心裏清楚那的確是篇糟透了的文章:問題沒有交待清楚,句子不完整,還有很多錯別字。
但我更清楚,我不能說“不好”,因為這樣不能解決問題,我必須鼓勵孩子。在我沉默之時,孩子的眼神流露出憂傷。可他沒有想到,我對他卻說了一句令人興奮的話:“非常不錯,這是你第一次寫作,爸爸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比你差遠了。”這時,孩子的情緒興奮起來了。
不久,孩子把他的第二篇文章給我時,已經明顯不同了。
“自信”是信心的基礎。沒有自信,也就無所謂信心。通過有效的誇獎可以很容易地培養起孩子的自信。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無論幹什麼事情,沒有自信,就一事無成。反過來,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充滿自信,對工作信心十足,那麼他將是無堅不摧的。因此,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孩子擁有自信。
美好的東西總是讓人回味無窮,醜陋的東西總是令人膽顫心驚。
“誇”可以使被誇者產生美好的心境,從而留下美好的回憶,因此他就會不斷地前進。孩子做錯了事,隻要態度誠懇並願意改正,父母就應網開一麵,既往不咎。任何人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
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適應是現代心理學運用的主要概念之一,意思是指個人的心理健康,即自己與周圍世界的協調。事實上,很難確定孩子的內心是否健康。那麼,你對下麵一係列問題的關注或許是大有益處的。
這些問題適用於3—6歲的孩子,並且對這個年齡組中越大的孩子幫助也越大。
孩子心理是否健康測試續表結果判定:貼心提醒:
不要由於幾個消極的回答就感到不安,否則會使這樣的回答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