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在此撒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收獲行為;在此撒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收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收獲品德,從而影響他的命運。
勇氣:培養孩子積極進取的動力
勇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動力。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必須把勇氣的開發和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使孩子的心目中形成這樣的概念:勇敢和堅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膽小是被人瞧不起的。
很多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到意外地傷害,因此,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對任何事都過分地強調危險性,從而剝奪了孩子接受鍛煉的機會,這樣,孩子得不到鍛煉,也就談不上勇氣的培養了。事實上,這樣做是父母自私的表現。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傷,實際上是擔心自己的感情會受到更大的傷害。這種表現實際上是父母的一種自我保護,因此,也可以這樣說,培養孩子的勇氣,就是對父母自身勇氣的一個考驗。
有一次,孩子和別的孩子一起做遊戲時,手指被同伴不小心弄破出血,當時疼痛異常,實在令他難以忍受。但他卻在心裏告誡自己,一定要忍住不要流出眼淚。最終,他強忍住快要流出的眼淚,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和同伴們繼續玩耍。
後來,孩子對我說,他不願在同伴們麵前表露出他的軟弱,一旦眼淚掉下來,同伴們會瞧不起他,也許從此不再和他玩了。
某些事情在成年人看來是非常危險的,認為是不適合孩子去做的,實際上有時孩子是可以勝任的,隻是父母出於愛心或對孩子的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導致了孩子缺乏探索新事物、熟悉新環境的勇氣。
勇氣和自信心,是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父母必須以“你能行!”這樣的話來鼓勵孩子的信心,讓他有勇氣去做他想做的事。
在處境困難的時候,自信心顯得特別重要,但是勇氣往往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一個碰傷的膝蓋是容易治愈的,而一個被挫敗的自信心和沒被開發出來的勇氣,對一個孩子來說卻是終身難治的傷痛。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認為孩子什麼也做不好,什麼也不能做,所以事事都會阻止他們自己幹,都要替他們代勞。這樣孩子慢慢地對自己失去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鍛煉的自覺性。這種父母忽視了一個道理:隻有通過各種鍛煉和磨煉,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有個孩子說:“我期望父母不要總是過於細致地表現出對我的關心,這樣會使我在夥伴麵前沒麵子,好像我是個無能兒。其他小朋友能做的事情,父母卻不讓我做,這是不公平的。”可以看出,父母越是阻止孩子做事,孩子越是反感。孩子的心理失衡時,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孩子就隻會執拗地去做父母不讓他做的事情。
小貼士:小故事,大學問
有個膽小的老人有個獨生子,他勇敢而且天生喜歡打獵。有一次,老人夢見兒子悲慘地被獅子咬死。他極害怕這夢變為現實,便特別建造了一座懸空的漂亮房子,將兒子鎖在裏麵,把他保護起來。為了讓兒子高興,老人在牆上畫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也畫有獅子。然而,那孩子越看畫越煩惱。有一次,他站在獅子畫的旁邊,說道:“喂,你這可惡的野獸,為了你和我父親荒唐的夢,我才被關在這種像牢房一樣的房裏。”說著說著,便揮動拳頭用力向牆打去,好像要把那獅子打死。不料一根刺鑽到他指甲裏去了,他疼痛難忍,最後發炎引起高燒不退,沒多久便死了。原本是一頭畫在牆上的獅子,竟把孩子害死了。這位父親精心的安排對孩子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