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9月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喀什殘友科技有限公司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先進集體。
深圳殘友的愛心行動,圓了喀什殘疾人的自強發展夢,成就了民族團結的正能量,可謂無疆大愛。
“每個民族都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你和同學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民族團結,很有意義。隻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就會更加和睦。”
2014年8月15日,剛剛回到新疆家中的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新疆班維吾爾族學生古麗米熱·米提吾拉,收到了一封特別的信。寫這封信的,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李克強總理在信中深情寫道:“南京是溫馨的家,希望你們在這裏揮灑青春,放飛夢想,健康成長,用所學的知識回報社會。”
在古麗米熱收到信的當天,她的兩位“南京爸爸”也收到了來自李克強總理的回信:
“梁軍、周有光同誌:你們的來信收到了。得知古麗米熱在‘南京爸爸’們的精心照顧下健康成長,不斷進步,感到十分欣慰。作為普通家庭,你們收入不多,但仍堅持十年如一日資助一個民族學生,為她創造安心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這種精神令人感動。各民族都是祖國大家庭裏的一員,維護民族團結需要每個人從點滴做起。你們以實際行動做出表率,彰顯了平凡中不平凡的真情與胸懷。”
李克強總理還在信中寄語:
“民族團結是永恒不變的主題,我們都要為此不懈努力。有了你們的關心愛護,相信古麗米熱在南京的家裏一定會快樂成長、成才,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
在祖國的版圖上,從南京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的驅車距離,有三千八百公裏。
而這在維吾爾族學生古麗米熱·米提吾拉同學眼中,這僅是一顆熱忱的心的寬度。
維漢一家親,民族大家庭,在她身上得到了最真切的體現。
古麗米熱為什麼會有兩個“南京爸爸”?他們之間發生過什麼故事?
古麗米熱·米提吾拉,出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自幼家境貧困,與母親相依為命。她的兩個“南京爸爸”,就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十四研究所職工梁軍、周有光。
周有光是單位的一名普通司機。2004年,他被派往新疆庫爾勒,參加企業在當地的一個建設項目。
在工程隊裏,他每天幹活都要到很晚,當地絕大多數飯店都打烊了,但有一家小店卻經常開著燈。經營這家小店的,就是古麗米熱的母親古麗提曼。
一來二往,周有光和同事們得知,因父母離異,古麗米熱從兩歲開始,就一直和母親古麗提曼·米提吾拉相依為命,這間小小的門麵,就是她們母女的生活來源。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漸漸地,周有光和同事們與古麗提曼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每次遇到難處,周有光和隊友們都盡可能地幫助她。
2005年夏天,古麗提曼的店因下雨漏水。老周聽說後,二話沒說,就帶著工人上門搶修,施工中他還受了傷,在臉上留下了傷疤。
後來,古麗米熱的外婆不幸去世,周有光驅車上百公裏,把她一家人送回老家。
“我也有一個女兒,和古麗米熱年紀差不多大。”周有光回憶起自己伸出援手的初衷,很樸素地說。
回到南京之後,周有光一直惦記著新疆這個維吾爾族小姑娘,便持續不斷地給她寄點學費和生活費,有時是三百,有時是五百,“算是一點心意”。
他結束在新疆的工作後,同事梁軍主動接過了愛心接力棒。梁軍出發去新疆工作前,周有光特地把自己買的一個電腦上網本交給梁軍,委托他轉交給古麗米熱。
為此,梁軍特意繞道近千公裏,才找到古麗米熱母女。
然而,梁軍發現,她們家裏開的小吃店因故早已關掉了,女兒上學、生活都是靠古麗提曼在外打工,收入很微薄。
盡管生活如此艱辛,母女倆還是準備了不少當地的棗子和葡萄幹,堅持要送給梁軍和周有光。
梁軍為此很感動。離開時,梁軍特地為母女倆買了手機,留下了一筆上學的費用。
2008年的一天,古麗米熱的母親騎車摔斷了腿,卻沒錢治療。
對這個不幸的家庭來說,三萬多元的醫療費,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幾天沒接到電話,梁軍不放心,打過去電話剛接通,就傳來古麗米熱的哭泣聲。
了解情況後,梁軍和周有光自己掏錢,向親朋好友借錢,又發動單位同事捐款。幾天後,三萬多元就彙到了古麗米熱手中。
“在去新疆的火車上,我結識了當地《巴州日報》記者姚成,我們約定,每個月寄去一千元學費和生活費,由他親手轉交給古麗米熱,直到這個維吾爾族女孩初中畢業。”梁軍說。
梁軍是一名保安,月收入隻有三千多元。每個月捐這麼多,一開始家人不理解。而當家人跟他一起來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看到古麗米熱家徒四壁,妻子和女兒含著眼淚說:“我們和你一起幫助小古麗米熱吧!”
在“南京爸爸”們的邀請下,2011年暑假,古麗米熱和母親第一次坐上火車,來到向往已久的南京。
第一次逛夫子廟,第一次吃鹽水鴨,第一次跟著旅行團去看海……
“南京爸爸”們的熱情,南京這座“六朝古都”的獨特魅力,讓古麗米熱決心考南京的新疆班,到南京來上學。
2012年,在周有光和梁軍的幫助和鼓勵下,古麗米熱成功拿到了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新疆班的錄取通知書。
古麗米熱說:“剛到南京不適應,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南京爸爸’常來學校看我,給我和同學送來好吃的和生活用品,周末還帶我們去看中山陵、玄武湖。我愛南京,愛我的‘南京爸爸’。”在江蘇期間,她每天都能感受到人們對她的關愛。
2013年,南京舉辦“亞青會”,古麗米熱還成為一名光榮的火炬手,執跑首棒。
可2014年3月,雲南昆明火車站“三一”嚴重暴恐案發生後,古麗米熱發現身邊多了一些異樣的聲音。
“你們新疆人怎麼這麼殘忍,殺無辜百姓?”類似的話,讓古麗米熱和同學們常常感到無比委屈。
“暴徒不等於新疆人,新疆人一樣仇恨那些暴徒。我想要告訴那些不了解新疆的人,讓他們知道新疆的真實情況。”
古麗米熱想到了給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寫一封信,把她的心裏話講給總理聽。
她在信中說:“我是一個平凡的維吾爾族孩子,卻能得到這麼多不平凡的關愛……民族團結是我家鄉人們共同的願望。”
古麗米熱在給李克強總理的信裏,表達了對暴力恐怖犯罪的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表達了感恩社會、報效祖國,努力為促進民族團結的決心。同時,也表達了到北京看升旗、遊長城,感受祖國偉大富強的渴望。
古麗米熱的信,很快被轉到了李克強總理的手裏。
在李克強總理的關心下,2014年6月20日至22日,應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之邀,古麗米熱和四名江浦高級中學新疆班的學生代表到北京參觀。三天時間裏,天安門、長城、故宮、水立方、鳥巢,這些北京著名景點,都留下了古麗米熱和小夥伴們的足跡。
“李總理工作那麼忙,我真的沒想到他能看到我的信。圓了北京夢,圓了‘升旗夢’,除了感動,我更覺得有一份責任,民族團結的責任。”古麗米熱說。
李克強總理的勉勵,更加堅定了這位普通維吾爾族女孩努力學習、早日成才、報效祖國、維護團結的決心。
這段跨越時空和民族的維漢“父女情”,感動了總理,也感動了每一位為民族團結事業默默付出的人。
李克強總理回信的消息傳來,江浦高級中學沸騰了。作為全省十一所開設新疆班的學校之一,校長孫皖生激動地說:“全校師生一定不負總理囑托,‘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民族團結’,爭當民族團結事業‘火炬手’。”
古麗米熱的班主任朱靈說:“民族團結工作不是大道理,而是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
古麗米熱的同學、高二(15)班的布瑪熱婭姆說,要刻苦學習,早日成才,成為有用的人,回報總理的關懷、回報社會。
從北京回到南京後,古麗米熱興奮不已,向同學們描述長城的宏偉、故宮的壯麗,還有她觀看升國旗時的震撼心情。
興奮之餘,古麗米熱再次拿起筆給李克強總理寫了一封信。“看著鮮紅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血液沸騰,心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在這莊嚴的時刻,想起我們這群來自祖國邊陲、天山深處的維吾爾族學生受到黨和政府的精心培養和格外關懷,心中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古麗米熱還寫道:“國內外一小撮邪惡勢力打著民族和宗教的旗號,蒙蔽少數不明真相的群眾,蠱惑人心。他們危害社會的行徑使我們看清了他們的醜惡嘴臉。他們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穩定、分裂祖國的目的必定不能得逞……”
讓古麗米熱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多月後,李總理又給自己寫了回信。
8月15日,當李克強總理的回信轉交到古麗米熱手中時,她迫不及待地打開信讀了起來。當讀到故事開頭的那些文字時,古麗米熱的眼睛濕潤了。
古麗米熱堅定地說:“我決不辜負李總理的期望,一定爭做維護民族團結的模範,刻苦學習,早日成才,成為有用的人,回報總理的關懷,回報社會。”
令人欣慰的是,2013年四川蘆山地震後,古麗米熱特地從自己的生活費中省出二百元,委托“南京爸爸”找到在地震前線采訪的記者,捐給了當地一個受災的孩子。
“南京爸爸”十年如一日,關愛維吾爾族女孩,這正是各民族血肉相連最生動的寫照。
盧漢成,退休前是浙江東陽白雲廣播電視站站長。2013年1月,盧漢成退休回家。
退休後,充裕的時間,讓他萌生出了“援疆”的願望。當年3月,在經曆了火車上四天四夜的顛簸後,盧漢成到達了新疆溫宿縣。
初到溫宿的盧漢成,直接以誌願者的名義找到了當地政府。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因為年齡偏大,地方政府不敢給他安排工作。
盧漢成在賓館住到第七天時,實在熬不住了,就出門找活幹。他碰到溫宿縣集體植樹活動,就上前幫忙植樹。六七十斤重的袋子,盧漢成一手拎一隻,拚命幹活的他,當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不久後,溫宿縣教育局“安排”盧漢成到學校,發揮其電工專長,為中小學檢修電路。
在老家東陽,百姓都知道盧漢成是“閑不住”的人。三十餘年來,他資助貧困學生,為其提供學雜費和生活用品;逢年過節就帶上慰問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還給每位老人留下紅包;放棄休息時間,免費為街坊鄰居修理農具家電。
他曾出資一萬五千餘元,為老年協會的老人免費拍洗照片;還曾騎著自己的摩托車,為東陽市及周邊三百餘戶居民義務送報八年……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盧漢成作為東陽市首批抗震救災工程搶修隊員入川,支援四川廣元市抗震救災。他自製了特殊的便民卡,為群眾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被稱為“好人盧漢成”。
來到溫宿縣後,盧漢成接到的第一項任務,是為溫宿縣第三中學進行電路改造。
檢修電路,需要一架梯子。在溫宿縣,盧漢成沒有買到。他就到阿克蘇市購買。買好梯子,怎麼運回溫宿成了問題——公交車裏放不下,雇車費用又太大。
最終,盧漢成扛著約十五公斤重的梯子,從阿克蘇市步行十六公裏,走回了溫宿縣。
本來隻是修電燈、裝開關插座、架線路的電路檢修工作,但當看到學校電線到處亂拉、存在安全隱患時,盧漢成坐不住了。屋裏屋外、地上地下,他一頭紮進電路改造中。學校資金有限,他就自掏腰包,買電線,買插座。
剛開始,看見盧漢成總是埋頭苦幹,不善言談,周末也不休息,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以為他定是學校花錢請來的工人。直到一個月後,老師和同學們才知道,盧漢成是來自上萬裏之外的誌願者。這讓大家頓時感動不已。
沒多久,一條消息在溫宿縣傳開了:有位援疆誌願者精通電路。一時間,來找盧漢成改造線路的學校越來越多,他的“檔期”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可盧漢成從不向所服務的學校提出任何要求。
2013年10月,他應邀去阿瓦提縣檢修線路,十多天裏,他甚至沒有接受過學校的一次宴請。
而每當一所學校檢修完畢,他都會及時與溫宿縣教育局聯係,希望能盡快去下一所學校服務。結果,溫宿縣各中小學都在排隊等待他去服務。
盧漢成為當地學校義務勞動,既不需要安排接送,也不需要安排飲食,周末和下雨天也是隨叫隨到。
一年多時間裏,盧漢成完成了三十多所學校的線路改造。
有一段時間,盧漢成每天挑著午飯、開水、工具,甚至還有被褥等,重達四五十斤。他在一所所學校間穿行,幫助做各種檢修。對此,盧漢成不僅不感到辛苦,反而感覺既充實又快樂。
盧漢成還出錢資助了四名學生,並承諾將一直資助他們到大學畢業。他資助的四個學生有兩個上小學,兩個上初中,都是維吾爾族的“娃娃”。
盧漢成曾囑咐“娃娃”:“希望你們好好學習,考到我們浙江大學這邊來。”因為道理特別簡單:“書讀好了以後可以回報社會。”而每當提及自己,他卻一向強調:“不要回報我,我是不要回報的。”
作為一名退休老人,盧漢成為什麼要如此辛勞?為何這樣樂於幫助他人?
盧漢成說:“我能為民族團結做點貢獻,開心!”
“援疆好人”盧漢成的誌願之旅一直在路上,他不僅時刻等待著施予援手,而且主動尋覓著,去幫助和溫暖更多的人。
從東部沿海飄到了廣袤南疆,在盧漢成身後留下一連串平凡的足跡,卻又滿載著鄰裏情、患難情、民族情的點點滴滴。
他讓我們感受到,民族團結,人人可為,人人有為。
作為一項國家戰略,援疆,離不開青年,新疆的團結穩定,更需要各族青年的奮勇當先。
在新疆,筆者還遇到了眾多的青年誌願者,他們是一支無怨無悔的援疆力量,是一支有聲有色的援疆隊伍。像大學生西部計劃誌願者山東齊魯師範學院的姚雲鵬、南通大學的吳翔、青島農業大學的何甜等等,他們都在用青春熱血譜寫民族團結的讚歌。
國家的援疆戰略,留下了他們青春的精彩印記。
……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新疆的長治久安,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全國各民族群眾從點滴做起,需要全體中華民族詮釋著民族團結的深義。
● 領導,是民族團結的表率
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
團結穩疆,是治疆之本。
維護民族團結,領導幹部是表率。領導幹部之間的團結,特別是不同民族領導幹部之間的團結相當重要,俗話說:鄰看鄰戶看戶,群眾看幹部。
領導幹部之間的團結如何形成?關鍵是彼此的尊重與信任。
作為我國全麵援疆起步較早的霍城縣,在強勢模式推動之下,這些年來,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
在此情況下,2013年初,援疆幹部、霍城縣委書記王進健提出爭創自治區衛生城市的建議,並在縣委常委會上得到一致通過。
此次會議上,王進健還提出了一個設想,希望維吾爾族縣長熱夏提·木沙江全權負責,並成立創建衛生縣城領導小組,由熱夏提任組長,援疆幹部、常務副縣長孫誌紅任副組長。
衛生縣城,是一張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名片。它對提升城市形象,擴大城市影響力,增強城市競爭力,特別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熱夏提既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又覺得援疆幹部王進健對自己十分信任。熱夏提·木沙江,身高近一米七六,是新疆最年輕的縣長之一,又曾在江蘇多次掛職鍛煉過,也許他智慧超人,年紀輕輕就已謝頂,但他明亮的大眼總是炯炯有神,說話快人快語,幹事業熱情高,責任心強,雷厲風行。
重責在身,必不敢懈怠;問題在前,必全力以赴。
熱夏提與孫誌紅一起立即製定工作方案,召集全縣相關部門進行具體落實,配合得相當默契,
針對全縣農村公路線長、非公路標誌數量多的特點,熱夏提讓交通部門抽調精幹力量,進行摸底調查和嚴格整治。
針對占用公路擺攤設點現象,熱夏提要求公安、城建、環衛等部門聯合行動,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嚴格依法取締,消除安全隱患。
針對縣城及城鄉結合部的髒亂差,運載石灰、煤渣、沙石、原煤等容易拋撒汙染的車輛,他要求相關部門及時糾正清理……
從抓衛生環境起步,到城鄉一體化文明的構建,再到提升城市品位,一樁樁,一件件,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
一時間,霍城城鄉,創衛宣傳,轟轟烈烈。每個板塊都是主戰場,每個部門都是主力軍,每個人都是主人翁,全縣衛生創建氛圍濃,底氣足。
維吾爾族老人古麗紮爾,家住縣城水定鎮拜西科來木街,每當晨曦初起,他就打掃庭院和沿街路麵的林帶。
家住水定鎮阿紮克社區七十四歲的李勇敬,不顧年邁,自告奮勇參與到創建活動中。他不是清除街頭小廣告,就是栽花種草、打掃小區衛生。
李勇敬老人說:“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美,誰心裏都會高興!”
不光是老同誌,從小學生到年輕人,大家積極性都很高。每到星期五,機關、學校等其他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抽出兩個小時,集中打掃責任區衛生。
可就在創衛活動緊鑼密鼓進行的階段,靠近縣城的蘭幹鄉出現了疏忽現象。
那天上午,恰逢自治區建設廳領導來霍城檢查村莊規劃工作,就在孫誌紅準備陪同上級領導出門時,維吾爾族村民阿吉、哈薩克族村民庫爾班等十五人來到縣政府門口,他們是專程來反映創建遺漏情況的。他們是蘭幹鄉陽光村四組的村民。
當時,對於這些少數民族村民反映的問題,孫誌紅聽不懂,好在縣規劃局書記艾尼瓦爾和局長曹建峰在,最終讓孫誌紅明白了:原來該組的環境和道路尚達不到創衛的標準。
聽到反映後,孫誌紅當即表態,三天之內前去察看。
隨後,孫誌紅與縣規劃局書記艾尼瓦爾和局長曹建峰商量後,立即找熱夏提彙報。
熱夏提將此事全權委托給孫誌紅與縣規劃局來協調。
在孫誌紅與縣規劃局領導一同實地調研之後,毅然決定撥出五十萬元資金,全麵整治該村的衛生環境。
由於霍城對創建衛生縣城領導得力,彼此協調,配合默契,整個過程井然有序。
街巷裏,查漏補缺;社區裏,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誌願者清理衛生死角,弘揚文明新風……
短短半年時間,霍城衛生環境大為改變。
走進霍城,行走新老城區的街道上,路邊那一抹延綿不斷的綠意,和遠處白雪皚皚的天山相映成趣。夜晚的縣城,更是流光溢彩。
連續數月的衛生創建活動,讓霍城縣城麵貌煥然一新:
街巷整潔,環境優美;
誌願服務,弘揚新風;身邊好人,扶老幫困……
看得到的創建成果呈現眼前,說不完的文明故事在全縣流傳,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城市和諧發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這一年年底,霍城縣順利通過了自治區的衛生縣城驗收。
援疆幹部對當地民族幹部的尊重與信任,不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的,而是體現在每件具體的工作之中。
熱夏提感到,他與幾任援疆幹部的相處是相當愉快的、順心的。
霍城縣的蘭幹鄉境內有一座公墓,那裏有維吾爾、回等多個民族的墓地。因為建設時間長、當初的修建標準低,通向外界的道路變得坑坑窪窪,不堪入目。對此,有許多少數民族群眾到縣裏反映這一情況,熱夏提得知後,通過與交通部門測算,打算解決這一群眾反映的問題。
熱夏提將此事與王進健溝通後,王進健毫無半點猶豫,很讚成熱夏提的建議,在縣財政很緊張的情況下,仍然擠出一百多萬元資金,修建了一條高標準的硬化道路,大大方便了穆斯林群眾的祭祀活動。
作為一名維吾爾族領導幹部,熱夏提不僅受到援疆幹部的尊重和信任,他也非常尊重援疆幹部,並虛心向援疆幹部學習。
2015年1月,因工作需要,原在北疆的霍城縣任縣長的熱夏提被調往南疆,擔任和田市市長,雖然職務變動了,條件艱苦了,環境變化了,但他與援疆幹部友好相處、維護民族團結的信念,始終如磐石一般堅定。
他對我說:“各民族之間的領導幹部隻有互相學習,不斷取長補短,才能提高自己駕馭全局工作的能力。”
近年來,和田市與全國眾多城市一樣,隨著城市車輛保有量的攀升,城市停車難、車位少的難題,越來越讓政府管理部門感到頭疼。
作為和田市的市長,熱夏提在主持製定“十三五”發展規劃時,同樣遇到了城鄉規劃管理的難題,其中車輛管理自然也體現在規劃之中。
究竟應該如何製定出合理的規劃?如何才能滿足百姓的生活期盼?
熱夏提多次向北京市的援疆幹部、和田市副市長孫連紅請教。熱夏提認為,北京是國家的首都,車輛管理一定比和田出現的難題多,作為北京大城市來的援疆幹部,孫連紅在這方麵曾經有過多方麵的研究和探討,知道的情況也一定比自己多。
麵對市長熱夏提的謙遜和真誠,孫連紅當仁不讓,赤誠相待。為此,孫連紅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建議,並多次與市發改委商量,製定出合理的發展規劃,解決了和田市市區停車難、車位少的難題。
還有,就是遇難事,多商量,多尊重,這是領導幹部搞好民族團結的一著妙棋。
和田市因處於大漠邊緣,自然環境惡劣,吃水難一直困擾著當地百姓。
這個市的吐沙拉鄉雖在三年前就建起了一個水廠,但因以地表水作為水源,水質一直難以達標,特別是每年的玉龍喀什河汛期,洪水來襲,水質就更差。
吐沙拉鄉有十九個行政村,六萬多人口,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為能吃上清潔水,當地村民曾多次向市裏反映情況,但因市裏苦於財力有限,根本無法解決,使得問題一拖再拖。
2015年初,熱夏提·木沙江就任和田市長後,多次深入吐沙拉鄉實地調研,並召集市衛生防疫部門現場辦公,想辦法解決事關群眾健康的飲水難題。
然而,要讓百姓盡快吃上幹淨水,同樣也麵臨飲水工程的改造,且投入資金需要四百五十萬元。對於和田市來說,要用這麼一大筆資金來改造一個鄉的飲水工程,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怎麼辦?
熱夏提是個頭腦靈活的人,他忽然靈機一動,想起了住在他對麵的援疆幹部、和田市副市長孫連紅。
在和田市援疆,孫連紅是分管招商引資的,農村飲水的事與他八竿子打不到邊,但當熱夏提道出這一番苦衷之後,孫連紅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反複琢磨想辦法,決心盡一切可能解決吐沙拉鄉百姓的飲水難。
孫連紅還迅速向北京市援疆總指揮盧宇國彙報,建議是否通過援疆資金解決這一迫切的民生問題。孫連紅的設想和建議,得到了盧宇國的積極支持。
就這樣,在援疆幹部孫連紅的鼎力協助下,四百五十萬元的水改資金很快就得到了落實。如今,工程進展得非常順利。
看到事情這麼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作為少數民族市長的熱夏提,心裏熱乎乎的。他從內心感受到,搞好團結好處多。他笑著對筆者說:“搞好民族團結就是力量,特別是領導幹部,更應當放樣子,做榜樣。”
不僅是工作,就是平時生活,他與孫連紅他們關係也很融洽。他們雖然同住一個大院,所吃飯菜不一樣,生活習慣也不同,但他們從來都是相互尊重,從不對彼此的不同習慣說三道四。
……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這是我們治黨治國的重大原則。
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二千二百萬新疆各族幹部群眾的迫切期盼,更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意誌。
民族團結,設計萌芽於頂層,卻根植於每個居民的一言一行。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願望,不僅書寫在政治報告中,更在新疆的大地上落地生根。
我們有理由相信,新疆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