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青想把果皮扔到地上的時候,媽媽便會提醒她,清潔工阿姨打掃了街道,其他行人就有責任維持街道的清潔。青青聽了之後便會自覺地把果皮丟到遠處的垃圾桶裏。在媽媽有意識的指引下,她明白了什麼是責任感,並且時刻提醒自己肩上的責任。
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引導女兒,讓她意識到什麼是責任,幫助她建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例如女兒想亂丟垃圾時,父母就應該提醒她這樣會給別人帶來的麻煩,保持環境衛生是每個人的責任等。
建議二:讓女孩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
許多女孩缺乏責任感主要是沒有看到自己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如果父母能夠對她們進行一些指導,使她們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就能使她們樹立起責任感,自覺控製自己的行為。
小雲是個初二的小女孩,她很聰明,學習也很好。有一次,她告訴媽媽晚上想和同學去網吧玩通宵。媽媽很生氣,晚上網吧多危險啊。但她強忍住自己的憤怒,耐心地問她為什麼要去。小雲說因為同學們都這樣,沒有什麼。
媽媽便問她:“當別人都去網吧玩通宵,而你不去時,你們同學對你是什麼態度?”小雲驕傲地說她們很佩服我,說我自製力好。媽媽又問她:“如果你去網吧玩通宵,老師同學會怎麼看你呢?”小雲說老師會把我當成壞孩子,同學們也不會再羨慕我的自製力了。說完後,小雲主動地對媽媽說自己不會去網吧玩通宵。
當女孩決定做一些不負責任的事情時,父母應該引導她注意到行為的後果,例如有些女孩看到別人吸煙喝酒也很想嚐試,這明顯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父母應該抑製住自己的怒火,提醒她意識到自己這樣做的後果,激發她的責任感。
建議三:創造女孩承擔責任的機會
要培養女孩強烈的責任感,父母就應該努力給她創造負責任的機會。
現實生活中,女孩也具有一定的行為能力,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事情,父母應該適當地放手,給女孩創造承擔責任的機會。
語蝶今年11歲了,是個頗具責任心的女孩。上四年級的時候,班裏要選拔幾名練過舞蹈的同學參加學校的迎新活動。當她興致勃勃地把這件事情告訴父母時,媽媽便鼓勵她:“你也練了幾年舞蹈,基礎不錯,為什麼不去試試?”
語蝶答應了,但是訓練活動開始得很早而且很辛苦。幾天後,她就哭喪著臉對媽媽說:“我不想去了,太累了。”媽媽笑著說:
“如果你不去了,老師和同學會怎麼看你呢?你占了班級的名額,結果卻讓大家失望了。”語蝶沒有再說什麼了,她知道這是自己的責任。
父母應該多讓女兒參加一些課外活動,盡量為她創造一些承擔責任的機會,鼓勵她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建議四:女孩的事讓她自己負責任
責任感不僅體現在決定事情上,更體現在女孩處理事情和做錯事情後的表現上。當一個女孩做錯了事情,父母不讓其承擔相應的責任,那麼長大以後她就很難擁有強烈的責任感。因此,父母應該指導女孩勇敢地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父母要鼓勵女孩勇敢地承認錯誤,並且承擔自己分內的責任。例如女孩在家裏弄髒了地板或者打碎了碗,父母要鼓勵她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主動承擔起重新打掃地板或者收拾碎片的責任。
建議五:讓女孩負責照顧老人、小孩及小動物
照顧老人、小孩子及小動物,這是女孩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也可以培養她強烈的責任感。父母應該有意識地鼓勵女兒去照顧身邊的老人、小孩子和小動物,讓她在這些活動中體會到責任的重要。
代亦12歲,有個2歲的弟弟。周末時父母工作忙的時候,常常把弟弟交給代亦照顧,每次代亦都把弟弟照顧得非常好。
媽媽上班之前,總會把代亦需要做的事情寫在一張紙條上,例如早晨幾點弟弟會醒來,幾點需要給弟弟喂奶,什麼時候需要帶弟弟去上廁所等。剛開始,她總是把事情辦得非常糟糕。看著弟弟痛哭流涕的樣子,她心裏自責極了,總覺得自己沒盡到責任。於是,她努力學習如何把弟弟照顧得更好,後來弟弟竟然很依賴她了。
父母應該給女兒一些負責照顧老人、小孩子及小動物的機會,讓她體會到照顧弱小時肩上所負的責任,從而培養起她們強烈的責任感。
孝順——女孩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
孝順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試想,如果一個人連生他育他的父母都不孝順,又怎麼會善待他人呢?因此,我國古代科考選拔人才時就很注重考生的“孝”德,更有不少由於極具孝德而被推薦直接入朝為官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