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美德是女孩人生幸福的保障(3)(1 / 3)

女孩都有很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這往往導致她們隻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愉快地接受不同的意見。因此,父母應該指導女兒學會拋棄自己不合理的偏見,學會接納他人不同的觀點,學會適應身邊的變化。

詩雲10歲了,是個固執的女孩。有一次,她和好朋友一起在大街上走著,突然看見一個麵容憔悴的乞丐在乞討。

詩雲一臉嫌惡地對好朋友說:“這些人真髒,都是騙子。”好朋友馬上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也怪可憐的,不管是真乞丐還是被逼著做乞丐的。”說著,那個女孩還拿出了一元錢投在乞丐的缽子裏。

回到家後,詩雲對媽媽說:“那些乞丐都是騙子,沒錯吧,媽媽?”媽媽笑著說:“都是?你怎麼如此肯定呢?就像你的朋友說的那樣,不管怎麼樣,他們都很可憐的,不是嗎?你應該學會從多個方麵來看待問題,不能固執己見啊。”

父母應該指導女孩拋棄自己固執的想法和觀念,應該學會從多個方麵來看待問題,例如女孩認為無家可歸的人都是懶鬼,因此不值得同情,這就是一種偏見,因為有許多人可能由於遇到了困難暫時無家可歸。

建議五:指導女孩理解他人的缺點

理解別人的缺點,就是一種寬容。每個人都有缺點,寬容別人的缺點也就是寬容自己的缺點。因此,父母應該指導女兒理解他人的缺點,不斤斤計較於別人的缺點,而更應該看到別人的長處。

父母應該告訴女兒不要總盯著別人的缺點,多理解別人,寬容地對待別人的缺點。女孩隻有理解了他人的缺點後,才能更加寬容地對待別人的過錯,贏得更多的人際關係。

責任感——培養勇於負責的女孩

在傳統的觀念裏,責任似乎與女孩的關係並不大。持這種觀念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培養女孩的責任感沒有必要。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孩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她們一樣可能成為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成為領導一個國家、民族的重要人物。如果沒有責任感,女孩如何能夠在社會上扮演好這些重要的角色呢?

許多父母並不希望女兒成為什麼領袖人物或者企業高層,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就可以沒有責任感。事實上,責任感是每個女孩成為獨立、平等的個體所必須擁有的基本品質。父母們直到今天還受著封建社會思想的束縛,潛意識地認為女兒就應該養在深閨人不識,不培養她們承擔責任的良好習慣,導致她們今後在家庭和社會上失去作為獨立的人的基本權利。

王思琳是個六年級的女孩,她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非常負責任,在班裏擔任班長的職務。有一次,班裏組織了一次野營活動,她的主要任務是每隔一小時點一次名,保證沒有落隊的同學。

為了確保老師交代的任務能夠圓滿完成,她每隔半小時就點一次名。點了幾次後,她發現沒有同學掉隊,便又把點名的時間間隔改成一小時了。等過了一小時後點名時卻發現少了一個同學。

她及時向老師彙報了這一情況,並要求老師懲罰。過了兩個小時,那個同學的父母打電話來了。原來那個小朋友嫌累,便中途坐汽車回家了,幸虧他的父母及時打電話告訴了老師。思琳後來要求和那位同學一起接受懲罰,因為自己沒有很好地完成任務。

老師笑著說你按老師說的做並沒有錯,再說保證同學的安全也不是你一人的責任。可是思琳卻說自己難辭其咎,如果每隔半小時點一次,他根本沒有機會溜回家。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必須承擔屬於自己分內的責任。封建社會的女性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也沒有人要求她們承擔責任,她們常常作為家庭或者丈夫的附屬而存在。兩千年的封建殘餘思想其實仍深深地藏在很多人的思想深處,其中認為女孩不需要有責任感就是表現之一。

因此,為了培養獨立堅強的現代女性,父母必須培養女兒的責任感,讓她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和責任,更能為自己的人生和未來負責。

建議一:幫女孩樹立責任意識

要培養女孩的責任感,首先得讓她們明白什麼是責任。責任就是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須對自己對他人承擔的事情。如果沒有責任的存在,社會就會變得毫無秩序,人們就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反正不用承擔責任。

因此,父母要努力幫助女孩樹立起責任意識。

青青是個五年級的女孩,她非常有責任意識。當她還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她要有責任感,並且告訴她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