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表演藝術 略談旦角水袖的運用(3 / 3)

各種身段的運用,還必須結合著自己的身材,要善於掩蓋自己在身材上的缺陷。老前輩們在這方麵也是有豐富經驗的。我看過很多次蓋叫天先生和楊小樓先生的戲。我覺得蓋叫天先生在演戲時,亮“高相”的時候居多,這是因為他的身材比較矮,如果亮“高相”,就能使人感覺到他的身材很高大、很魁梧,增加了英武氣概。楊小樓先生就不同,他的身材本來就很高大,如果老亮“高相”,就更顯得他高大了,所以他亮“高相”的時候是不多的。假如蓋叫天先生不考慮到自己的身材特點,而把楊小樓先生的身段,硬搬到自己身上來,那就不能彌補自己在身材上的缺陷。我自己在這方麵也是很注意的。我的身材很胖、很高,所以我在身段的運用上總是要經過嚴格選擇,盡量避免那些特別顯露我身材缺陷的姿勢和動作。譬如《武家坡》裏有一個“哭頭”:“啊……狠心的強盜啊!”照例應該是先做兩個“揚”,高舉著兩臂唱那一句“狠心的強盜啊”,可是這樣抬著膀子站在那裏唱好半天,就更顯得我這個人又高又大了。所以我就用這樣的身段:唱“啊……”句的時候,右手用“揚”,然後把它放下來;到唱“狠心的強盜啊”句時,隻抬左手,翻袖,把右手翻袖向前平指,你們看。這一來就顯得我這個人瘦小得多了不是?但這身段對一個本來就很瘦小的人也許就不合適,因為這樣一來,就更顯得他瘦小了。所以,我認為,在吸收別人的身段的時候,怎樣結合自己身材上的特點來變化運用,這一點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四功五法,都是我們戲曲演員必須磨煉的功夫。但是同時又要注意,用的時候不能亂用,不能脫離劇情來賣弄這些功夫。譬如我看到蓋叫天先生演《英雄義》的史文恭,當他與盧俊義交戰了一陣以後,感到梁山英雄的來勢很猛,自己的力量恐怕不是他們的對手,如果這樣,莊園就很危險了。因此他很焦急,一個人在想主意,決定對策(用“揉肚子”,“走馬鑼鼓”);想到後來,決定豁出去與他們拚了(掄髯口:左邊一下,右邊一下,最後把髯口一理,一亮相,下場)。這種表演是非常好的。可是我看到另外一些演員,學了蓋先生的這一個髯口的身段,在另外一個戲一上場的時候就用上了,這就是賣弄。因為這些身段用得不是時候,不結合劇情。水袖也是這樣,譬如有人演《武家坡》的王寶釧,水袖耍得很漂亮,左一下,右一下的,但是用得不恰當,因為不合人物的身份,這就是賣弄。這個戲一般不能用很花哨的水袖,隻有幾個地方可以用。例如在老生拍她的肩時,下場時,進窯時,僅此而已。這幾個地方需要用水袖的,就要用得漂亮。這幾個水袖動作,也許要練上幾千遍才能練好,但是在台上卻隻能來這麼幾下,因為戲裏麵隻需要用這幾下。千萬不能認為:我練了這麼多遍,好容易練成了,今天我得“亮”一下功夫。這就不對了。

總之,四功五法,是戲曲演員的本錢。我們必須掌握這些本錢。決不能說,我今天也演了戲了,也要了“好”了,這就成了。不,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幾十年來的經驗告訴我:藝術是沒有止境的!遺產這樣的豐富,就看我們怎樣去從這個寶庫裏拿東西,怎樣去辨別它、運用它;你越是用心去鑽研,就老會有新的東西發現。

(1956年在文化部第二屆戲曲演員講習會上的發言,原載

1957年《戲曲研究》第一期,1959年收入《程硯秋文集》)

1932

【程硯秋】

1月1日,宣布改名,將“豔秋”改為“硯秋”,字“玉霜”改為“禦霜”,書齋“玉霜簃”改為“禦霜簃”。當日,首開山門,於豐澤園飯莊收荀慧生長子令香為徒。1月13日,離開北平赴法國考察戲劇。

【梨園】

12月11日,陝西易俗學社科班抵北平,在華樂園白天初次登台演全本《南嶽廟》。

1933

【程硯秋】

第二次重組鳴和社。

【梨園】

1933年12月20日漢口大舞台開台,章遏雲親自領銜出演。演出《雷鋒塔》《棋盤山》《乾坤福壽鏡》等王派本門戲,還有程派的《文姬歸漢》,梅派的《霸王別姬》。

1934

【程硯秋】

10月26日,陳麗芳於新豐樓飯莊拜程硯秋為師,介紹人為孔綴庵。

【梨園】

10月31日,為賑濟湖北水災,餘叔岩在北京珠市口大街的開明戲院義演《問樵鬧府打棍出箱》。前場有王幼卿之《女起解》。這是餘叔岩最後一次公開演出。

1935

【程硯秋】

10月28日,於北京中和園首演《亡蜀鑒》,飾李氏。此戲僅演兩場後即遭禁演。

【梨園】

2月21日—4月21日,梅蘭芳率劇團赴蘇聯演出訪問,獲成功。

1936

【程硯秋】

到重慶,籌款蓋校舍。

【梨園】

4月11日—13日,公餘聯歡社主辦首都名票、名角大會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