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之練習應用各門。
練嗓子、念白、筋骨、腰腿、把子、起霸、操手、神氣、腳步、動作、水袖、姿勢、翎子、跟鬥、眼睛、髯口、扇子、摔發、雲軸、扁擔、寶釵、雙槍、單刀。
韻學書類要目:
《中原音韻》《中州全韻》《洪書正韻》《辭源》《韻學驪珠》《五方元音》《五音篇海》《五本韻端》《九音指導》《韻府群玉》《南北音辨》《顧曲麈談》《劇韻新編》《亂彈音韻》《康熙字典》。
氣字滑帶斷,輕重疾徐連,起收頓抗墊,情賣接擻搬,以上悟頭廿字。
四聲、陰陽、南北、尖團、上口、部位、反切、語助、派音、破音,以上讀字法。尖字何音,齒頭音,當門二牙與舌相抵之音。團字何音,正齒音,即牙音舌根壓下槽牙之音。尖字用法,尖字以舌抵齒,合兩字為一音而急念之,如“先”字為(思煙切)、“秋”字為(齊由切)之類。團字則有上口不上口之別。中州韻,即昆曲所謂中原韻也。謂南字多尖,北字多團,為河南土語分析最清,如前、幹,修、休,賣貨聲十五元宵兩字,一尖一團都分析得很清,無一混淆。故謂中州韻者,是指尖團而言耳。尖團之分須嚴格練習,細究之則唇、舌、齒、鼻、喉、齶,各有專司,互相為用。無論什麼字,都應念得準,放得穩,用得神。需要特別練音,先求“準”、“穩”。“練”的步驟,是先把舌頭與前齒、上齶的各樣聯係認清楚了,再下功夫去練。每係隻須練一個字,自然順流而下。“穩”了“準”了之後,要用在唱念裏,那又先要分清了陰平、陽平及“去”“上”兩聲。唱念時依照每個人的身份、口吻、情境出口。字眼清楚了,戲味足了,對於台上表演就有了把握了。
寫劇本應適合舞台上演本,不要放在書桌上讀本。
唱腔的創造是給觀眾聽的,不是為自己欣賞的。
(1950年)1928
【程硯秋】
9月20日,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梅妃》,飾江采萍。
12月14—16日,與一同首次赴武漢演出的貫大元、郭仲衡、侯喜瑞等為鄂北工賑會義演。
【梨園】
2月,周信芳與馬連良在上海天蟾舞台同台合作演出,頭天打炮戲為《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周演前魯肅,後關羽,馬演孔明。
1929
【程硯秋】
2月21日,因為首次赴武漢演出賣座太好,漢口民樂園內舉辦“中華國貨展覽會”,又聘請其來演出一個月。
【梨園】
李石曾請辦中華戲曲學校,聘焦菊隱為校長。
1930
【程硯秋】
3月,重組鳴和社,陣容愈加壯大。演於鮮魚口內小橋路南華樂戲院。4月—6月,鳴和社一行赴東北,在本溪東北戲院、哈爾濱演出。5月19日,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本《柳迎春》,飾柳迎春。【梨園】
2月16日,梅蘭芳劇團在美國紐約百老彙第四十街劇院進行了首場正式演出,這也是中國藝術家在美國舞台上的第一次公開亮相。當晚的演出劇目依次是:《汾河灣》《青石山》《劍舞》(《紅線盜盒》片斷)《刺虎》。
1931
【程硯秋】
1月26日,於北京中和園夜場首演《荒山淚》,飾張慧珠。8月,於北京中和園首演《春閨夢》,飾張氏。鳴和社演義務戲助賑江淮流域水災。成立音樂院。
【梨園】
5月,梅蘭芳、餘叔岩、齊如山、張伯駒等人創辦國劇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