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孩子的夢想靠什麼騰飛?(1)(3 / 3)

許多天才的背後,都站著他們寬容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的異想天開、特立獨行,甚至一些被常人以為是瘋狂荒唐的舉動,都能以平靜、溫和的態度對待,正是他們這種寬容的態度,成就了孩子的夢想,造就了天才的誕生。

所以,天才的誕生不僅需要想象力的推動,更需要寬容、民主的父母的包容。當孩子的作文中出現一些“胡言亂語”時,不要輕易地指責他們用詞不當;當孩子拆卸了家裏的東西,想重現“研製”一台新機器時,不要打罵孩子是敗家子。這些行為都是他們想象力的衍生物,也正是一個天才的必經之路。

讓孩子的好奇心去推動他的想象力

[關鍵詞]

疑問,聯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想象力指導物語]

誰沒有好奇心?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未知的領域太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太多,他們想一探究竟的事情太多,所以他們的好奇心無法遏製。好奇是孩子們想接觸一件事物的第一步,也是引起想象的第一步。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說:“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學離不開好奇。隻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

是的,如果牛頓對樹上掉下來的蘋果沒有感到好奇,他便不會有“為什麼蘋果沒有往天上掉,而是往地上掉”的想象,也就不會有“地心引力”理論的產生。

因此,好奇心與想象力是一對不可分割的兄弟,好奇心推動孩子們去發揮他的想象力。好奇心與想象力的關係,就如水和電的關係一樣,沒有水就發不成電,沒有對這個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就沒有對這個世界的想象力。有一句美國諺語是這麼說的——好奇心可以殺死一隻貓!可見好奇心的巨大力量。

好奇心促使孩子們去發現問題,產生疑問和聯想,進而去創造。發現問題的過程,好奇心起主導作用;解決問題的過程,想象力在起主導作用。有了好奇心做動力,想象力做工具,孩子們的創造力自然而然也就產生了。

許多取得巨大人生成就的人,都是在被強烈的好奇心推動著,去想象,去實踐。

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孩童時期就對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感到很好奇,因此產生了很多疑問:“為什麼這些大石頭會孤零零地出現在這裏?它們是怎麼來到這裏的。”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李四光走遍了全國的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研究,終於斷定這些石頭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跡,糾正了國外學者斷定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理論。

天文學家哥白尼,在初中時無意聽說可以利用一種叫日晷的儀器,用太陽的影子來確定時間,他感到很好奇,就向老師詢問日晷的原理。回家後,哥白尼根據原理做了一個簡易的“日晷”。他的好奇心並沒有就此停止,他利用自己做出來的日晷,研究太陽和地球的運動規律,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說”,推翻了“地心說”的錯誤說法。

強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眾多傑出人物的共同特點。

法國著名作家法朗士說:“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天賦,我隻有強烈的好奇心。”

法國作家巴爾紮克說:“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好奇心。”

這些偉大人物被強烈的好奇心驅動著一步步登上事業的高峰。

因為好奇,才會思考;因為思考,才會想象;因為想象,才會去實踐和創造。

所以,對於孩子們來說,保持一雙好奇的眼睛,保持一顆好奇的心,顯得尤為重要。

但中國的孩子卻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聽話教育和標準答案束縛了孩子們的思想,對孩子不斷的指正批評遏製了他們的好奇心,繁重的功課使他們無暇發展想象力,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每一天的學習中逐漸遭到泯滅。

隻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才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案例]

小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對如何教育孩子並沒有太多的方法,於是他們采取了“散養”的方式來教育小健。

小健不喜歡去幼兒園,父母就任由他在家裏玩耍,小健每天都是在玩積木和塗鴉中度過的。每天下班回家,小健的父母都要好好欣賞小健的“作品”:他搭的積木,他“設計”的新車。

小健不僅喜歡組裝玩具,還喜歡拆卸家裏的電器。他很好奇家裏的那些會響的、會動的東西是怎麼回事?於是,爸爸的電腦被他拆了,媽媽的手機被他卸了,他拿著那些拆卸的零件琢磨來琢磨去,但卻裝不回去了。父母看著被他鼓搗壞的電器無可奈何,還開玩笑地說:“如果爸爸媽媽也能拆,恐怕你也要把我們拆了吧?”

上學以後,小健的父母並沒有死盯著他的學習成績,而是讓他在保證學習成績中等的情況下,發展他的業餘愛好,於是小健繼續玩他的汽車,同時又玩起了音樂。

小健的好奇心也豐富了他的想象力,他回答問題從來不人雲亦雲,總是出人意料,他的作文也總是那樣別出心裁,他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也從來不落窠臼,而是顯得比同齡人成熟和富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