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對兒童性啟蒙教育是直白的生殖教育,過程要求真實,強調規範用語。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更好,如果我們不能給予專業的講解,上述的解釋都是可以的。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講究內涵的東西,給孩子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發揮他們的潛能,不是錯誤。
孩子學說話,學走路,他們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周圍的人、周圍的事,讓他們有新鮮感。愛提問題,求知欲望較強烈,進入了尋根階段,這正是社會教化的必然反映過程。父母無需緊張,幼兒的特點是依賴成年人,同時也很自信,自我感覺良好,這是關鍵的感覺時期,父母所做的是注重他們的感受,使他們得到滿足感,感受來自父母的溫暖和關愛。孩子對父母的親密感覺是奠定今後親子關係的基礎。
六、性教育要確立自我保護意識
孩子上幼兒園的準備工作,還包括幫助孩子認識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反複告訴他們生殖器是除父母(幫助清洗)和自己以外,別人是不能觸摸和侵犯的。這個問題容易被家長輕視。教給孩子從小懂得學會珍惜身體,保護自己的身體以及生殖器官,在性教育中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我先生和兒子對此曾經有過一段交流,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父親擺好姿勢,右腿在前,左腿在後,走著步子,右手遮麵,左手擋著生殖器,以雙手握拳,聲稱雙手握拳有力量。父親喊著口號,讓兒子學著他的樣子挪動換著步子,亦步亦趨。
父親告訴兒子:“如果有大於你,高於你,強壯於你的任何人襲擊你,你都要這樣做。上麵的手用來擋住麵部保護你的五官,下麵的手保護生殖器,這上下兩處是不要讓人碰撞的部位,這非常重要。”父親反複強調,“鵬兒,你看到足球運動員了嗎?對方罰任意球時,球員站在一排,手都是這個樣。”
父親站直兩腿略分開,雙手依次放在生殖器的部位擋住,兒子立刻邊學著父親的動作,邊說:“沒錯!我看見他們就是這樣。”林鵬的父親有一對很重的啞鈴,他給兒子也買了一對小啞鈴,說是練手臂有力量。
現在回想起來,好處如下:
1.來自於父親“保護身體”的指導是力量型的。
2.直接的動作更能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3.從另一個側麵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4.在遊戲的傳教中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親在兒子心目中樹立了堅強男子漢的人格魅力,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著非同小可的作用。而來自母親的教導是,要去幼兒園了,感覺離開父母,總是舍不得,擔心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一一囑咐。我的同事們經常對我說:“你是男孩子很省心,我們女孩子的家長——”可從兒子一降生,我從來也沒覺得省心,在看護上,在教育上,男孩女孩是平等的,包括在性教育中也不存在重點次重點,責任上對他們是相同的。可人們常常認為,女孩要重點防範,而男孩無大礙,這是錯誤的觀點。
我告訴兒子:“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神聖的,爸爸媽媽很好的保護你,珍愛你。去幼兒園了,你要學會自我保護好,洗生殖器時,不需要別人幫助,包括老師和小朋友,自己的事自己做,我們反複練習好了,你能行!”兒子認真地聽著,不住地點頭,我又對他說:“你的小夥伴們誰請你幫助洗生殖器,也是要拒絕的,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完成,別人的身體你是不能碰撞,不能觸摸的,包括好朋友邀請你幫助觸摸都要拒絕,這樣做是懂禮貌、尊重人。鵬兒能做好對嗎?”兒子高興地說:“對!媽媽。誰要摸我,我不讓,誰要讓我摸,我不摸,要是他們不跟我好了,我就不跟他們好對吧?”我笑著對孩子說:“鵬兒真聰明,說的真好。但是能具體說清楚不許觸摸的部位嗎?”兒子指著下體認真說:“這裏,小雞雞。”我說:“一點都不錯。”鵬兒想了想,又說:“不光小雞雞,還有蛋蛋。”我沒有想到,他想得這樣細致、周全。鵬兒在上幼兒園時,各器官正確的名稱他掌握快,對其功能感興趣。
這點,很感激我先生所起的作用,在他們之間,在家庭中,我們沒有不好說出口的事情。涉及講性的話題,孩子在場,我們沒有尷尬。孩子從小愛提問題,我們很高興為他講解,並願意幫助他解決他所困擾的問題和他處理不了的問題。上學前,幫助孩子認識生殖器官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了解衛生保健知識和建立安全防範意識是父母較重要的責任。
七、性教育要直麵不要回避
一個周末下午,我去幼兒園接兒子林鵬。走在回家的路上,林鵬告訴我:“他們班每星期三是洗澡日,老師跟著一塊洗澡。”我問:“男女小朋友都在一起洗澡嗎?”他肯定地說:“是的。”接著林鵬說:“張萌(化名)老師正給我洗頭時,班上有一個男生特別討厭……”“咦?上全托沒多久,回來學會用口頭語了?”林鵬忙解釋:“媽媽,李然(化名),就是討厭,老師說‘說他討厭還算好聽呢。’因為李然在浴室裏亂摸,他趁人不注意,摸小朋友的生殖器,而且摸了好幾個人的,他摸一個叫陳娜(化名)長得特別好看女生的生殖器,陳娜不讓摸,李然得意地說:‘別人都讓我摸了,你還不讓?’結果陳娜就讓他摸了。”
我不動聲色問:“你是聽說的,還是看見的?”“我是看見的,好多小朋友都看見了。”“你是怎麼想的呢?”我很關心兒子遇到這樣的問題,他會怎樣麵對呢?林鵬一邊捂著生殖器,一邊認真地說:“我就這樣,躲著他,離他遠點。”我立即衝他伸著大拇指,同時蹲下身去親吻他的臉頰說:“你真棒,也真聰明。媽媽對你說的話,你不但記住了,而且做得那樣好,真讓我感動,我想我該獎勵你。”林鵬高興地繼續說:“張老師和那個年紀大的何老師都批評李然這個搗亂鬼,是個不學好的壞孩子。後來讓他站到一邊去了,老師還說如果李然繼續表現不好,下次就不讓他洗澡,老師還說可以找他爸爸教訓他。”
“李然站一邊去就沒人搗亂了吧?”我放心地問林鵬,隻見兒子眯著眼睛神秘地說:“班裏有個較高個子的男孩,叫畢葉(化名),也被老師叫出浴室罰站了,原因是他對其他小朋友說‘老師的小便上麵長了許多毛毛,而咱們都沒有毛毛。’老師非常生氣,也不給我們洗澡了,轉身把畢葉揪出去,跟李然一塊站著去了。後來三個老師說我們守紀律的孩子是好孩子,長大是株大樹,而李然和畢葉是壞孩子,長大是堆劈柴。”
當孩子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浴室內,有很多男孩女孩,還有女老師,很現實地麵臨性的問題,“男孩、女孩不一樣”,“大人、小人不一樣”,強烈的好奇心,趨於好動、嚐試、體驗的新鮮感,是很自然的正常現象,身邊的成年人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正麵告訴他們想弄懂的問題,對其成長起積極的作用。如果采取回避、指責、拒絕的態度,或者用不屬實,含混不清的說笑話蒙混過關,都會在他們幼小心靈上產生困惑,甚至影響他們成年後對性所持的態度。
在臨床谘詢實踐中,更多的孩子在成長中,麵對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變化,少男少女沒有精神、生理、心理準備,沒有有效、適時適度的科學性知識學習,沒有健康、衛生、安全的方法措施保駕護航,帶著困惑、憂慮、不安、憤懣,還有一些孩子因身不由己的失誤和偶然的際遇,一下子陷入了猝不及防的痛苦之中,我隻想說:“這真的不是孩子們的錯。”
通過這本書,請家長、學校、社會更注重幼兒期的性啟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是在不斷地與落後愚昧的性觀念的抗衡中,樹立科學正確的性觀念。我們不再因為陳腐滯後的性觀念曾滲透在社會的肌體中,而漠視每個孩子在成長中所遇到的性問題。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自信,幫助孩子從小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也就是幫助孩子享受生命賜予的快樂。我替孩子們呼籲:“親愛的父母們:努力幫助我們健康愉快地度過青澀時光正是你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