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應從零歲開始——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 鄧軍
我於2000年開始做心理谘詢工作。2002年3月,我加入到由中國性協會、美國福特斯基金和北京市第二醫院共同創辦的全國首家少男少女門診,以青春期健康教育為主,涵蓋重要的性教育。對我來說,投入這項工作意義重大,幾年來感慨頗多,壓力、阻力、乏力都有,很有體會,但是最終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工作,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是組合社會的重要細胞,個體、家庭的健康幸福才能使整個社會安康和諧。
我麵對眾多因性問題困惑、迷茫的孩子們,深感到幫助青春期少男少女了解性知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我有天時地利人和,作為心理醫生,又作為母親,我有著一定的優勢,有多年的臨床谘詢工作經驗,體貼、溫柔、親和的態度,憑借尊重、理解、寬容和永不放棄的性格,我贏得了青少年及他們家長的信任與愛戴。
可是,在若幹年以前我並不是做心理谘詢工作的,和眾多的家長朋友們一樣,認識不到對孩子們進行科學有效的性教育是多麼的必要和重要,認識不到性的問題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認識不到每一個孩子都享有性教育的權利。所以,在我對兒子的教育中,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許多遺憾,所以我盡量將遺憾彌補在對少男少女谘詢的工作中。
記得當我的第一本書《青澀時光》剛出版時,北京電視台請我和我的兒子林鵬到電視台錄製節目。在接受采訪時,林鵬很有感觸的說了一件小事。有一次,我和林鵬一起去超市購物,兒子高興地說:“我們買了這樣多的好吃的,真爽!媽媽我真喜歡和你一起逛超市。”看見兒子滿臉喜悅的樣子,我也很是感慨,卻若有所思地講了一句不相幹的話:“如果讓我重新哺育孩子,那該有多好啊!”兒子並沒有感到莫名其妙,而是報以理解的微笑,摟著我的肩膀輕輕的說了句:“媽媽,我愛你!”
是啊!假如時間能倒流,假如可以重新哺育孩子,假如我們教育的失誤能得到彌補,假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有美麗彩虹的橋梁架起,該有多好啊!我想這樣的感慨不隻我一個人才有——養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的感受隻有親身做了母親後才能真正的體會到。
一、性教育從0歲開始
性教育從0歲開始,這個說法不是無稽之談。其實每個父母回想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曆程,那些點點滴滴的瑣事,無論甜酸苦辣,都凝聚著珍貴美好的回憶,其中關於性的問題與性教育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無處不在,誰想回避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一對年輕的夫妻準備受孕,當他們夫妻願意按自己喜歡的性別角色期盼寶寶誕生,我們的性教育即開始了。
當我得知自己懷孕了,有喜悅還有些緊張,總是想寶寶是啥樣子。先生一切包辦,對我備加嗬護,我充分享受著特權,他給我聽音樂、講笑話,陪我散步、看電影,好吃的東西應有盡有。他還找來很多好看的寶寶畫像貼在牆壁上,讓我在房間四周都能看見。我希望懷的寶寶是個女孩,美麗聰明,先生希望懷的寶寶是個男孩,英俊強壯。但不管是男是女,我們都希望寶寶是個健康人。
我們隔著肚皮感知著寶寶,經常與他說笑、比武、做遊戲,而腹內的寶寶從來不示弱,拳打腳踢地回應著。那一刻,我和先生摟著寶寶發誓,無論如何我們不離不棄,永遠在一起——那感覺,那情景,那無比的幸福,至今都不能忘懷。
對嬰兒(0~3歲)的性教育其實非常具體而溫馨。嬰兒對性也是有需要的,這裏的性跟性行為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嬰兒的性更多是要得到某種快感。家長要做的就是讓你的孩子得到全麵的滿足。父母雙方輪流愛撫孩子和與孩子肌膚相親很重要。
以下是嬰兒需要接收到的信息:觸覺:父親寬闊的胸膛,肌肉發達,皮膚有一點點粗糙;母親的乳房細膩光滑,如綢緞般柔軟貼身。這些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父母輪流抱著孩子,可以讓嬰兒有安全感和滿足感。
味覺:甜美的乳汁無疑是嬰兒最喜歡的。通過哺乳也可以增進母親與孩子間的感情。
嗅覺:父親身上的汗味帶有強烈的男子氣息,與母親身上芳香的氣味絕對不同。
視覺:父母的笑容可以喚起與嬰兒的共鳴,一個甜美的笑容和蘊含慈愛的眼神,能夠讓嬰兒得到快樂。
聽覺:父親低沉的聲音充滿磁性,母親的聲音溫柔祥和。而且孩子聽著父母親的心跳聲能更快的入睡,而且睡得更加安穩。
這些都是寶寶得到滿足的因素。不僅如此,其實寶寶在嬰兒期已經對自己的身體開始了探索,如果父母無意間看到嬰兒在觸摸自己的生殖器,不用驚慌,那舉動跟成年人的想象是完全不同的。嬰兒從無意識到有意識觸摸身體的各個部位包括生殖器官,僅僅表示他們想感受、了解、體驗、觸摸帶給身體的知覺而已。
有些父母在谘詢時經常對我講,孩子天生性格孤僻、敏感、不合群,跟父母不親,無法溝通。我發現提出這樣問題的父母,大多都在抱怨撫養孩子多不易——工作多繁忙,生活的壓力有多大,夫妻感情有多差。我體會父母在給予孩子的愛和關注程度上其實並無差別,但是父母在表達愛和關注的方式上是有差異的。讓孩子在生命的前幾年內充分體驗著來自父母親不同方式的愛和關注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3歲前父母離異,這樣的家庭更多的是把哺育孩子的義務和責任轉嫁到隔輩老人身上,由於父母沒能盡全力克服困難,對孩子缺少感情的投入,身體的接觸,目光與言語的交流,這種沒有實際行動的口頭疼愛,實踐證明:孩子在性格形成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冷傲、孤獨、敏感,缺乏溝通及交流能力,甚至自私。
二、性教育的觀念要轉變
林鵬小的時候,我和我先生都在醫院工作,兩個人都經常值夜班,碰上兩個人共同上夜班時,帶孩子成了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我們決定給他送到全托幼兒園。那一年鵬兒三歲半。一旦我們決定了,就開始做一些前期必要的準備工作。最讓我擔心的不是孩子在幼兒園裏吃好,喝好,而是孩子生殖器清洗的問題。
入園的通知單上清楚地寫著,女孩子需要帶一個小塑料盆,而男孩子不需要。我們有點為男孩子打抱不平,清洗生殖器,男孩女孩同樣重要。很多男孩在一出生時,陰莖包皮過長,如果不清洗,小便後的汙垢堆積在冠狀溝處,容易形成粘連,為清洗增加難度。如果不清洗就會有異味,容易細菌感染,很不衛生。在家中,每天晚上睡覺前,為鵬兒清洗生殖器,是我們共同完成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精心到經常拿棉棍沾生理鹽水為他清洗生殖器,洗後還要塗抹消炎軟膏,防止感染粘連。
為此,我們告訴孩子清洗的步驟,並訓練他自己清洗。兒子認識到生殖器官的重要以及清潔衛生的必要,便按著程序認真清洗自己的生殖器。我的經驗是,如果家長對孩子所講的問題需要他重視,那麼家長則需要耐心舉出事例做比較說明,讓他有感性的認識,懂得正確的觀念,這樣他會將大人的話字字記住,不易忘記。
到幼兒園報到的日子,我們一家三口人除了帶齊通知書上的物品外,還多帶了一個小塑料盆。可幾個老師,婉言拒絕了我們的要求,告訴說:“男孩不需要洗屁股。”
我講了很多理由,希望幼兒園不要免除男孩洗生殖器的權利。在林鵬父親的據理力爭與軟磨硬泡下,最後林鵬是男孩中惟一得到特權批準允許自帶洗盆的孩子。
由於性別不同,孩子們在幼兒園裏享受的權利也不同。就生殖器官而言,講清潔、講衛生,男女應該平等,男孩子清洗生殖器與女孩子同樣重要。
三、性教育包括挫折教育
可是我們隻想到一個方麵而忽略了另一方麵,幼兒園到晚上洗漱時,生活老師招呼女孩子洗漱,隻有林鵬一個男孩子跟著女孩子們拿著自己的塑料盆,在老師的指導下,獨自一人在角落裏做著女孩們做的事情。孩子們像炸了窩似的,男孩們起哄,笑著,叫著,女孩們用手指羞著鵬兒,讓他過早品嚐了被嘲笑的滋味。盡管是幼兒期,可孩子們已具備了從眾心理,有了自己的遊戲規則,誰違背或打破規則,誰就會被孤立。看來絕對的特權有時並不是一件好事,每位家長都希望為自己的孩子想得更周到,但往往事與願違,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一定的壓力,引起難堪與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