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學會鼓勵和表揚自己,在取得一些進步後獎勵自己;
(5)做一個計劃,將自己的具體行動記錄下來,檢查自己是否已經完成任務;
(6)遇到挫折不要灰心,要明白這是在鍛煉自己,對方無論是什麼反應你都不要太介意。
建議
給敏、蕾的家長的建議
我建議家長當發現孩子出現以下反應時,應考慮孩子是否受到了性侵犯。
生理上:
1.坐和走有困難。
2.衣服或身體上有汙跡,如精液斑痕。
3.向家長抱怨下體疼痛、瘙癢。
4.嘴角、陰部、肛門有擦傷、淤青、出血,或抱怨喉嚨疼痛、腫脹。
5.出現性病或懷孕。
行為上:
1.談起某個“叔叔”或其他熟人,神情特別親密或說他是流氓之類的話。
2.生活習慣上毫無原因地突然改變。
3.突然變得不喜歡與人交流、接觸。
4.學習成績突然下降,失眠、注意力分散、經常發呆。
5.不願單獨與人相處,對觸碰到身體的行為反應過分強烈。
發現孩子受到性侵犯時,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保持冷靜,相信孩子說的話。
2.認真傾聽,不要打斷孩子的講述。這本身就是對孩子的支持。
3.安慰和鼓勵孩子,表示作為家長您會保護孩子,會為孩子伸張正義。
4.在第一時間谘詢心理、法律和防範性侵犯方麵的專業人士(在電話中就完全可以解決),撫平孩子的心理創傷,安撫孩子的情緒。
5.陪孩子去醫院檢查並報警。
6.在孩子情緒稍微穩定後(其實是虛假的穩定),陪同孩子進行心理治療。
給敏的建議
1.我向敏講解了關於自慰的知識,以及自慰時應注意衛生,手、內衣都要保證幹淨衛生。
2.我向敏介紹一些性教育的教材,告訴她要通過自己認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對自己進行性教育。
3.我對敏說:“自慰本身沒有危害,它的負麵影響基本上來自於心理,自慰就是自慰,不要靠它逃避現實,它也不能為你緩解所有壓力。”
4.關於敏和家裏爸爸媽媽的緊張關係,我建議她與家裏人一同求助心理醫生。我也告訴她,與父母改善關係,需要她對家人的耐心和相互理解。
給蕾的建議
蕾的強迫症需要通過心理谘詢和藥物配合治療,那需要經過一個過程,不是短期谘詢能解決的。我通過向她講解病菌傳播的途徑,特別是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識,逐漸改變她對感染疾病的錯誤觀點。
蕾的強迫症另外來自於對性問題自身的厭惡,而這種厭惡是性騷擾帶來的。在交流過程中她對性病和艾滋病明顯抱有很大的興趣,通過認知療法讓蕾自己明白她的做法很幼稚,是兒童特有的行為,要淡化強迫行為。
我的感受:對於性的問題,成年人一般認為孩子知道得越少越純潔,越安全。
一位醫生有一個9歲女兒,一天她的學校發了一張調查問卷,其中有道題是:“什麼叫強暴?”女兒不懂,問媽媽,媽媽為難不知如何解答,於是將皮球踢給了當醫生的爸爸。爸爸不但沒給女兒解釋,相反責怪學校:“如今學校真有病,隻管教好書就行了,竟問些帶有性和暴力的社會黑暗麵的問題讓學生知道——學校也不怕孩子們學壞了?真是豈有此理!”
這位父親是我的同事。這是一次幾個同事相聚飯桌上的話題,同事中有一半持讚成意見。看著他那氣憤的樣子,我仍關心那道讓一家人難為情的題,最終他是怎樣幫助女兒完成的?這位醫生父親對女兒講:“學校出的這道題,不是你應該懂得的,空著不寫,如果老師批評——就說爸爸不讓寫。”大家都笑了,這是我的同事——9歲女孩的父親麵對“什麼叫強暴”的曖昧態度。而我為這位父親失去與女兒溝通性教育的一次好機會感到遺憾,我也遺憾學校發的問卷隻是一種形式,校方並不在意問卷是否填寫,以及孩子從問卷中學到了什麼知識。
其實在現實社會中,許多不同年齡的孩子,其實都不同程度遭受到過來自不同角色的性騷擾者(男、女、老、少都可以成為性侵害的實施者)的性侵害。這樣的案例屢屢發生。而被性騷擾和被性侵害者在案發當時,他們大多不知道對方正在實施犯罪活動,“這是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呢?”孩子們的疑惑、迷茫、無知,毫無防範意識,應變能力差,使他們遇到危險時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受害者在案發後的不良反應所導致形成的心理障礙是對青少年成長的嚴重影響。女孩被性騷擾的情況一般多於男孩,(但對男孩進行自我保護的教育也不可忽視)。
友情提醒
一、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1.學習相關知識,加強自我保護的訓練,培養防範意識提高警惕。
2.不與陌生人約會。通過上網聊天相識並相約見麵,是一種冒險行為,不可貿然實踐。
3.如果堅持與網友見麵,地點要選擇人多的繁華地區或場所。外出之前要告之自己親近和信得過的人,按約定時間返回。
4.性騷擾者往往有很多試探性動作。自己的身體不能隨意讓人觸摸,特別是敏感部位。
5.性騷擾者往往出現在親戚、同學甚至老師之中。不要委曲求全,顧及對方的麵子而失去自我保護的能力。
6.我們有權維護自身的利益,重視和尊重自己的感受。
二、避免性騷擾和性侵害的方法:
1.與人交往(無論男、女、老、少,熟人或陌生人)注意保持安全距離很重要,正規的社交距離為一點五米。不要在僻靜地方與陌生人獨處。
2.義正詞嚴地拒絕陌生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假如遇到暴力威脅,要及時呼救。
3.對熟悉的人的過分殷勤和“好心人”的“熱情”,要有防範意識,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不要貪圖小恩小惠,要學會說“不”、“不行”、“不可以”、“不要碰我”。
4.如果發生意外時,要沉著、冷靜、勇敢、機智地尋找時機逃生,如無可乘之機,不要逞一時的匹夫之勇,保全生命最重要。世間任何事情都比不上人的生命寶貴。
三、需要告訴孩子的兩個重要觀點:
1.任何事情與自我保護衝突時,首位是保護自我。
2.拒絕別人不等於不禮貌,換句話講,有禮貌不等於放棄原則。